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30章 莽就完了(4)

大战场主力,两军统帅是平级,不存在隶属关系,因此李显忠是无法向邵宏渊下令的。

他派人送军书来,是阐明情况,请求邵宏渊及时调兵支援。

邵宏渊击鼓聚将,把淮东局势说了一遍,但赴援淮东却遭到了很多西路军将领的反对。

西路军以屯驻军为主,而且西路军有自己负责的战区。

东路军中的屯驻军都不愿意第一时间驰援李显忠,为禁军去啃金兵的硬骨头,更不要说西路军了。

而且,淮东淮西并没有特别明晰的划分界限,双方接壤地区的对金战斗,是存在着竞争关系的。

东路军主要是禁军,兵强马壮,而且金军想在东路诱敌深入,实施包围,此前的战斗也有意放水。

这种情况下,在前期战斗中,淮东宋军的表现殊为优异。

他们势如破竹,也就不可避免地在与西路军接壤范围内,抢了西路军不少功劳。

比如在淮东淮西接壤地区的某座县城,西路军与金兵厮杀正酣,东路军杀过来了,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战团。

西路军付出重大牺牲后,马上就要“夺城”,却被东路军“先登”了。

这把西路军的这支人马简直要活活气死,差点儿和东路军发生火并。

在这种恶劣的竞争关系下,东路军倒了霉,西路军许多将领都乐得看笑话,让他们驰援淮东,他们又怎肯甘心。

手下将领的态度如此消极,邵宏渊不禁打了退堂鼓。

他可以强令出兵,但怎么行军怎么打,却取决于带兵的将领。

如果这个将领对东路军抱着这样的情绪,很容易出问题。

再者,以淮西和淮东的距离,等他的援兵赶到,恐怕东线战事已经结束了吧?

那不是徒劳远征么?

邵宏渊思量再三,最终决定,各路兵马谨慎向东转移,咬住正向淮东战场转移的金军。

咬住他们,把他们拖在淮西战场,也就是变相地替淮东解围了。

不料,邵宏渊对淮西战场的战略调整刚刚下达两天,杨沅的信使就到了。

看罢杨沅的军书,邵宏渊不禁愕然。

李显忠无权对他下达作战命令,可杨沅可以啊。

作为两淮监军使,杨沅动用了“符节”。

邵宏渊能敷衍李显忠,却不能敷衍杨沅。

尤其叫人牙疼的是,杨沅以身涉险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