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43章 春天来了(4)

边三位豪强家的府邸圈并在了一起,采用了小调小修的方式。

如此一来,落成之期便快了许多倍。

至于那三位豪强,不但非常痛快地迁走了,而且只是象征性地收了官府一点拆迁费用。

杨抚帅一个人情,可比一笔丰厚的拆迁费用值钱。

你看现在的蓬州吴家就知道了。

这种情况下,谁会选择要钱?

他们只想要一样更值钱的东西:杨沅的面子。

杨沅建学宫、书院、博院的计划也获得了各界一致的拥戴和支持。

其实要做这件事很容易,只要把大家的利益绑定,满足各方需求就行了。

可是一直没有人去做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执政者的眼光见识或是思维方向问题。

能够抓住问题关键的人,他只要划个圈儿,圈里的一切就能被点化成金子。

四大学宫的计划现在已经超额了,变成了五大学宫。

这还是杨沅考虑到师资和生员的问题,禁止各地豪强踊跃报名,要扩大学宫建设的缘故。

其中,最先建成的就是“蓬州学宫”。

蜀学大家“木易先生”将在新年三月三于蓬州学宫讲学的消息,已向天下传扬开去。

官家本来就是蜀学信徒,闻言大喜,亲自题了一块匾,命人送往蓬州学宫。

也因此,蓬州学宫所需的匾额和楹联,都有各地儒家名士题写。

唯有蓬州学宫正堂的匾额位置现在还空着,那是给官家所题匾额留的位置。

至于官家写的是什么,目前还无人知晓。

和蓬州学宫匾额前后脚离开临安的,是杨沅的家眷。

在这春暖开的季节,鹿溪终于带着一家老小,赶赴川中,与郎君相会去了。

蓬州火器厂目前在建,做为吴家列为绝密的这处所在,用尽了各种保密措施。

核心制造部门的工人,用的全是可以暴力约束他们自由的囚犯,刑期至少在十年以上的。

哪怕只是在外围流水线上作业,每天接触的就是规格统一的一个部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普通工人,也是知根知底、相互承责引荐而来的。

而且每个部门的监工,全部都是吴家子弟。

当然,潼川府三台山这边,也没有干等着蓬州火器厂的建成。

在此期间,这边也在不断制造火铳、火箭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