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83章 升帐点兵(2)

西夏军。

西夏的重骑兵和重步兵来上两回猛烈无比的冲锋就要休息,所以只要能有效破解他们的重步、重骑优势,接下来的战斗就很容易占据上风。

而女真骑兵虽然也以重骑兵闻名天下,但其兵种构成和西夏兵完全不同。

女真骑兵每五十个人为一小队,每一小队中的骑兵,只有二十名重骑,其余三十人全是轻骑兵。

他们以重骑冲锋破阵,随之而来的就是轻骑兵近距离骑射,然后就是冲到近前,抡起狼牙棒肉搏。

而与之相对的宋军骑兵,在训练时九成的精力都用在骑射上了。

史载:“马步军并以十分为率,马军一分习枪刀,余习弓”。

所以,一旦近战,大宋骑兵就是脆皮。

后来吃亏吃多了,吴家兄弟和韩世忠等将领,才摸索出一些适应女真骑兵的打法。

可惜还没等这套新的战术战法完善成熟起来,大宋朝廷就向金国乞和称臣了。

自从绍兴和议签订,西军也就没了用武之地,这套新的战术战法也就失去了继续进化的可能。

如今,西军找上的还是老对手西夏,双方是彼此知根知底的老冤家。

吴璘不仅兵法韬略十分高明,如今面对的又是他极为适应打法的西夏兵。

此前,川峡地区又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充足战备,因而吴璘初战即告捷。

他兵分三路,节节进逼,临洮府城即将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西夏皇帝李仁孝此时已经完全顾不上和国相任得敬勾心斗角了,他急忙调兵遣将,抵御外敌。

匆匆返回西夏的拓跋黑衣,也被他任命为一方统兵大将,终于圆了寇黑衣的将军梦。

吴璘兵进西夏的时候,杨沅就亲率一支人马,将行辕前移,驻扎到了大散关。

从川峡地区到关中地区,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秦岭。

大散关是这崇山峻岭间,一条不用攀爬翻越的要道。

大散关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两侧有崖壁对峙,诸峰峥嵘,南北深谷陡峭,号称“一线天”。

幸好,当年吴家兄弟富平之战惨败,退守川峡时不接受部下在川峡设防的建议,死战力保,保住了这处兵家要地。

所以,它一直掌握在宋国手中。

否则,杨沅如果想兵进关中,就要拿下大散关,那势必还要付出巨大代价。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