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二月。
终南宫内。
李牧看着沙盘。
周围有诸多老将。
比如蒙武、杨端和,王贲邯郸的封疆大吏都已派去,所以杨端和等人也都得以回到咸阳述职。
最外圈的则是蒙恬等郎官。
有的干脆站在木案上围观。
“按劫预判,秦国目前已破蓟城。燕王喜会带着宗室贵族,北上流窜至辽东。王老将军于寒冬出兵,后勤也难接济的上。攻下蓟城,也难继续北上。”
“足够了。”
秦王政手握太阿。
遥指蓟城。
“秦已破赵灭燕。”
“今代地小,只能防守。燕国仅剩辽东,再无余力。而燕代被辽西所隔,也难合军。可令辛胜戍守辽西,担任郡尉。”
对公孙劫的预测,没人质疑。
毕竟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回可是王翦亲自领兵。
要灭个燕国,并非难事。
这刚好也是公孙劫的价值。
提前预判,让秦能尽早准备!
就说这回灭燕,也是公孙劫亲自安排的。他离开邯郸时,就将李信留在中山地。王翦伐燕,李信就能亲率锐骑突袭易水之地的燕代联军!
加上提前囤积粮草,能确保后勤辎重。这才让秦国前进的速度倍增,短短一年就能破赵灭燕。
王贲等人皆是抬起头来。
期待的看向大王。
静静等着后续安排。
“劫,你认为后续当如何?”
“灭魏!”
公孙劫走上前来。
青竹落于魏国大梁城。
“自魏惠王迁都起,魏人修大梁过百年。城防森严,还有诸多工事军械。城内囤积的粮食,足够吃五年。若秦出兵陷入苦战,楚国极有可能攻秦。如此,秦更为被动!”
蒙武忍不住出言提醒。
他不是在质疑公孙劫,而是出于自身专业,提出自身看法。他们并非是廷议,而是商讨后续的作战计划,所以人人都能发言。但最后拍板决定的,还是秦王。
至于这些郎官?
自然是都来学习的。
“蒙老将军所言甚是,劫也想过。”公孙劫将青竹又落于新郑,“据劫所知,新郑如今是蠢蠢欲动。魏楚派间客混入其中,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