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饮鸩自杀。而秦王也没有追究其三族,只是将他们全部迁去蜀地。
就像刚才,秦王只是要诛昌文君。可熊启跳出来求情,那就连带着昌文君三族迁去上郡。他要是继续蹦出来抨击,那他全族都得被坑杀!
千万别怀疑
秦王真能干出这种事来!
想想在邯郸。
他一句话就坑杀了数千人!
“大王!”
“大兄勿要再说了。”昌文君好似已经认命,他苦笑着跪地叩首,“罪臣,领死!”
秦王政连看都懒得看。
冷漠摆手。
让人将其带去廷尉狱。
等审问清楚,再将其毒杀。
秦王终究是念及那一丝的旧情。给昌文君留下最后的体面,而不是在闹市将其当众诛杀。
随着楚系外戚被逐,朝堂瞬间变得空荡荡的。宫内众人面面相觑,皆是沉默不语。李斯站在后面,面色如常。似乎对这一切,都是早有预料。
但凡有点脑子的就知道。
楚系外戚是有功。
可不能居功自傲。
自以为能干涉秦国决策!
秦楚两国终有一战,他们需要做出选择。不可能让他们骑在墙头,最后两面吃好处。就算楚国允许,秦王也绝对无法容忍。
掌握法、术、势的秦王,最厌恶的就是欺瞒和背叛。一次不忠,那就终身不用,这也是秦王做事的准则!
群臣鸦雀无声。
有人欢喜有人忧。
最高兴的莫过于是隗状。
他早年立下军功,担任县吏。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是荣升为左丞相。隗状对自身的认知很清晰,他没有公孙劫这么聪明和远见。可他胜在足够忠心,总能在关键时候站对位置。从头至尾,他都支持秦王。
对于大王而言,忠心有时比能力更重要。就像公孙劫当初在赵国,他的能力没人能挑出错来。可却因为处处和赵迁作对,最终被打为叛贼。
再说熊启也是有本事的。
他在宫中长大,饱读诗书。
这些年在幕后做了很多事。
可他不够忠心!
身在秦国心在楚!
就注定不会受秦王重用!
这一点,李斯就看的很清楚。他从不否认自己楚人的身份,但他是秦国的廷尉。不论做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