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话、对于自家哥哥来说,有些不敢相信。
大明虽然获利于海贸,但其内需可以说占据了眼下世界三分之一的市场。
别说对外征伐了,大明只要厘清自己内部的税收问题,单单在税收这块,就能吊打西班牙、奥斯曼和莫卧儿等一众国家。
不提别的,单单一个简单的田赋问题,明面上是三十赋一,按照大明七亿五千万亩耕地,最少能收到三四千万石粮食,可真正收上来这个赋税的,是洪熙元年。
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年间,收田赋达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石,而当时的全国田亩不过四亿两千万亩不到。
在朱由检看来,大明都不需要对农民征收人头税和杂项。
甚至说,大明完全废除对农民的各种杂税、徭役,只要厘清田亩数量,随后摊丁入亩,每亩只要老老实实按照三十赋一缴纳田赋,就足够养活大明朝的半数兵马和官员。
现在的尴尬问题是,大量的藩王用朝廷给予的特权庇护田亩不交税,秀才和举人又庇护佃户免除徭役,大商人和大地主又将定额的赋税压到了普通的农民身上,导致农民实际承担的赋税远远高于三十赋一,甚至到达十赋三四的程度。
要解决这个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废除秀才和举人以及官员对于土地的特权,再派出大量的新利益集团官员来厘清田亩,摊丁入亩,合理收税。
合理的收税,才能减轻农民的负担,而农民有了粮食,在接下来的天灾中就可以赚到足量的银钱。
这些银钱放在手上不用出去,对于朝廷来说是灾难。
那么简单的就来了,在盐铁酒朝廷国营,然后外需涌入大量白银的同时,提高盐铁酒价来收取百姓手中的银钱。
百姓没有银钱怎么办?那更简单,朝廷作为中转站,从富裕的地方买粮食,运往灾祸的地方,平价贩卖粮食。
剑来
这是明末可挽救性的一点,因为除了一六四零、四一、四二这三年是全国八成以上地方都遭遇灾祸以外,其他大部分时间,波及范围最广的也就是北方五省加南直隶北部。
只要合理的收购粮食,提前布置运粮,让粮价不至于涨到一石二三两的夸张程度,百姓就能够活下去。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对朱由校道:
“盐田那边,已经在扩充到二百里长滩了,想来各党文臣,应该弹劾我了吧?”
“呵呵”听到这话,朱由校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