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两百二十七章 漩涡中心的黔国公府(4)

来强征一些书吏算了。”

陆文昭给了一个好主意,不过朱由检却摇头道:

“强征来的,估计他们也不会专心做,说不准到时候还会故意写错。”

“这群毫无背景的百姓士子不肯加入,说到底也是害怕当上了胥吏后无法得到提升。”

“既然这样,传令各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内胥吏,每年俸禄十两银子,另考功一次,考功评优者,提官职一阶。”

明代胥吏因为明初的国家百废待兴,官吏数量极其不够,因此不少胥吏还可以通过自身过硬的业务水平得到主官的赏识提拔当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明代吏员的地位愈发的低下,再加上明朝规定胥吏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胥吏上升的渠道被人为的断绝了。

官吏逐渐分化,随着基层吏员的增加以及吏员地位的逐步低下,基层杂役和胥吏合流形成了明清时期基层的利益共同体,即吏役团体。

最尴尬的是,胥吏还没有什么俸禄,只能靠着盘剥百姓来赚些钱粮,或者用免除徭役的资格来赚取外快。

之所以胥吏的地位这么低,也是和经济有着挂钩的问题。

按照明代胥吏两百万来算,即便每人一年五两俸禄,一年支出也是一千万两银子。

不过朱由检明白,只要钱给到位了,一个胥吏完全可以干好几个胥吏的活计。

说到底,胥吏的数量那么多,也是因为待遇太低,导致胥吏做事不用心,而不用心的结果就是效率低下。

官员们不去想着提高胥吏的待遇,让他们努力工作,而是扩大胥吏人数,变相恶性循环。

给银子、给上升通道,这才是最实际的!

只要这两样给到位了,别说普通农家子弟,便是宗族子弟也会忍不住来投奔五军都督府。

不过给了这样的待遇,一个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殿下、一人十两的年俸,那按照都督府原来的编制,十二万胥吏就是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的俸禄啊”

陆文昭在提醒朱由检,而朱由检摆摆手道:

“等天下军屯田都拿到手,这点银子不算什么,你去办便是。”

“是”听到朱由检这么说,陆文昭也不好再说什么,而朱由检在说完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接着道:

“慢着!”

陆文昭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朱由检,而朱由检也合起文册道: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