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两百六十八章 以宗制藩的国策(4)

衙役年俸八两钱,兵马司士卒年俸定为十两银子比较合理。”

“若真这样,那我大明两百万胥吏,加上这百万衙役和士卒,岂不是要发两千多万两银子?!”朱由校深吸了一口气。

“倒没有那么多。”朱由检摇了摇头道:

“兵马司实际上用不了五百人,寻常的山贼也不过是几十人罢了,而守城时,衙役也可以走上城墙。”

“因此兵马司以县来说,百人足以,所以衙役和兵马司的数量不会超过四十万人。”

“至于胥吏”朱由检看了一眼自家皇兄,无奈笑道:

“冗员的事情哥哥难道忘了?这两百多万胥吏能办事情的恐怕不足三成。”

“既然如此、那不如直接将其他七成解散,反正他们没有俸禄,而只是为了权势。”

“一旦兵马司建立完善,他们也只有老实等着被解散了。”

“大明的胥吏,只需要和百姓达到一比三百人的比例就足够。”

朱由检说出的比例有些大,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大明的经济就决定了不可能有比例太小制度。

一比三百已经不错了,最少能保证每个村都能有一两个胥吏。

按照这个比例来说,只需要四五十万胥吏,就足够满足除了京城外其他地方上的政策下发。

毕竟一些政策的发布和执行上,除了胥吏外、还有衙役和兵马司可以一起进行。

这么一来,即便算上京城,哪怕有六十万胥吏,五十万衙役和兵马司,他们的俸禄也不会超过九百万两银子。

况且、许多伤残退役的将士,也可以经此好好安置了,八十八万兵马中也可以慢慢进行退役一批兵马,将军队的军饷和文官体系下官吏俸禄控制在两千五百万两以下就足够。

大明眼下的耕地面积,已经超过了清朝乾隆三十一年的水平。

乾隆三十一年的清朝人口是两亿,而眼下的大明不会超过两亿,大概在一亿五千万左右浮动。

大明人口少,却耕地多,并且财政收入达到了清朝乾隆三十一年80%程度。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有了辽东迁移屯垦政策和旧港的迁移政策,加上收复旧港耕地的缘故。

朱由检对于大明的经济状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甚至就眼下来说,他认为大明的财政潜力还没有被彻底挖掘出来。

就单单一个盐税,乾隆年间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