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二章 再苦一苦外人(2)

回禀道:

“和燕山学府的时候差不多,曹总兵的子侄和陕北出来的李自成几人依旧在学院中独占鳌头。”

“他们毕竟有了四年基础军事理论,进入学院后学习得也突飞勐进,如果不是兵家学院毕业要比正常学府晚三个月,或许他们已经下放为基层将领了。”

“嗯他们应该能赶上明年的大小战役。”朱由检微微颌首,而这话却让身边的人竖起了耳朵。

他们注意到了朱由检没有直接说扫虏之役,而是说大小战役。

也就是说、明年大明有可能不止对一个地方,不止一个方向发动战争。

这举动让站在朱由检背后的王承恩也很好奇,毕竟三娘子桉中查抄出的现银和变卖的府邸,加上江南洪灾的桉子,现银不会超过一千万两银子。

况且、这银子中,已经有三分之一花到了赈灾上。

在粮食不动的情况下,大明御马监、户部、内帑三者加在一起的现银不过二千五百万两左右,单单五军都督府的军饷和文官的俸禄就能把这两千五百万两吃光。

尽管还有七千万石粮食,但南北后续赈灾又调拨了四百多万石。

在保证迁移政策下,大明能动的粮食就只有四千万石。

四千万石折色之后也顶多就是一千六百万两银子。

这么点银子,想要发动多场战役,着实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朱由检很有自信,原因就在于诸藩

大小诸藩三十余支,哪怕每藩只迁移一万百姓,也需要支付大明朝三百多万两银子。

更何况,区区一万百姓又能干些什么?

对于享受的诸藩来说,恐怕单单营造王宫的工匠就需要专门迁移上千人。

不过、建造方面的还好说,诸如纺织、瓷器、茶叶等相关行业的匠人,朱由检是一个都不可能放走的。

大明是需要在大灾之年把人口迁移出去,降低朝廷赈灾的成本。

但这也是一个从农业转变为工业的机会。

这并不是说朱由检要让大明脱离农业,而是他要让大明朝脱离小型农业,转向中大型农业。

农民不赚钱吗?

这个问题问出来恐怕许多人会嗤之以鼻,因为在工业时代下,农民确实不赚钱。

到了信息时代,一亩低产田收获八百块钱,而化肥农药算起来就得五百多,接近六百块钱。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