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三章 建虏内斗(3)

朱由检没想那么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文官若是开口,玩党争玩手段,他们也玩不过自己,朱由检一点都不怕。

他手上可是掐着文官许多黑料,如果不是一口气放出来会导致官场震动,官员补充不上,他早就放了。

现在他在一点点的放出黑料,基本每年一次来清理地方官员,换上燕山学子。

“对了哥哥,燕山的恩科也结束了,这次录取进士四百余人,其余学子则跟随录入的进士南下就任。”

“弟弟确定要用那些自己考上来的考生吗?”朱由校皱眉反问。

和朱由检预料的差不多,大明上千万秀才里,许多人早就注意到了恩科这个最快的捷径。

许多人都选择暂时放弃天启七年的科举,来专攻一年恩科的试题。

事实也证明,在为了当官上,上千万秀才里,必然会冲出一群佼佼者。

如这次四百三十七名恩科进士,有八十九名就是非燕山籍的平民秀才。

相比较科举还要看考官想法的抽象理论,恩科所考的都是实打实写在教材上的答桉。

唯一有难题的就是策论,因为恩科的策论都是朱由检亲自下发的,而今年的策论主要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治理安南,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治理一府之地,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治理一县之地。

三个问题从难到简单,大部分人都只答出了第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要么就是不切实际,要么就是高谈阔论。

对于这种人,朱由检往往是直接刷下去让他从书吏做起。

不过、今年恩科之后,许多秀才或许会改换心思,直接放弃明年的科举,改考明年的恩科。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科举的难度比恩科大很多。

况且恩科和科举不同,恩科只要考上就会发进士、贡士、举人三种资格。

进士一般就是下放县里担任正官,贡士则是正官替补,举人则是从书吏做起。

这么看来、恩科的含金量似乎比科举低不少。

只不过别忘了、恩科现在是一年一次,而科举要三年一次,人生才多少个三年?

想到这里、朱由检将最后一本奏疏放到了朱由校的桉头:“今天就这些了”

“就这些”朱由校看了看自己桉头超过一百本的奏疏,眼角抽搐。

“哥哥慢慢处理,我去古今典籍馆看看永乐大典的抄录如何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