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零四章 天启之治(4)

而朱由检没有那么多顾虑。

朱由校还在养心殿凄惨的批阅奏疏,而朱由检桌桉上却只有十几份军情。

直到马车出了京城,朱由检才开始一份份的看了起来。

首先最让人侧目的,还是燕山兵家学院的毕业奏疏。

算上宗室子弟,这次毕业的兵家学子一共是一千九百二十七人。

朱由检在打开的第一时间,就看到了李自成、曹变蛟等人的名字。

不仅如此、他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熟悉的名字。

王自用、刘宗敏、党守素、刘希尧、刘芳亮、辛思忠、刘汝魁

一连串熟悉的陕北起义军将领名字让朱由检哭笑不得,感慨万千。

他哭笑不得的是这么多人居然都来燕山进入了兵家学院,感慨的则是这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朱由检从来不觉得陕北的起义军在一开始有错,说白了他们一开始都是因为活不下去而起兵造反的。

只是后面腐化的太快,导致农民起义失败不说,还牵连汉人跟着走进了低谷。

如果朝廷有钱粮赈灾,他们或许会像还没有出现名字的张献忠、高迎祥、罗汝才、孙可望等人,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从事工作,或者专心务农。

朱由检可以举刀对向起义过后杀戮成性,迷失本性的叛军,也可以举刀对向徐鸿儒这种蛊惑人心的人。

只是面对骨瘦如柴饥民的奋起反抗,或许他也会和崇祯一样,选择招抚。

不过他比崇祯强硬的一点就是,如果招抚之后对方还不老实,那上直四骑卫的铁蹄就会让他们清楚,什么是雷霆之怒。

“李自成、李自敬和其他几个前三十名的陕北子弟,先送去南军都督府吧。”

“曹变蛟和曹鼎蛟和其他的前三十名子弟,则留在上直都督府。”

“剩下的人则是首先考虑海军、北军,然后是西军。”

朱由检放下文书给出了答桉,而陆文昭好奇道:“东军都督府不安排吗?”

“东军都督府对建虏作战,场面最凶,不太适合这群学子。”朱由检摇了摇头道:

“毕竟是花费了六年心血培养出来的人,如果送去东军都督府和扫虏之战这种惨烈的会战中,能活下来三分之一都是幸运。”

“扫平安南比较适合他们,上直的曹变蛟他们,也先送去朵颜府的上直拱卫营学习。”

漠南三卫的设立,让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