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和课题太多导致的。
远离朝堂的勾心斗角,倒是让他个人能好好沉浸在研究中,而且他也做出了一些成果。
“不过殿下、虽然火药没有研究出您所说的雷酸汞,但是后膛击发枪的结构,下官大致弄清楚了。”
“想要批量的生产有些难度,但如果请能工巧匠来制作,倒也能弄出来,就是这数量上有些问题。”
“而且没有雷酸汞,使用黑火药为底火发射则动力不足。”
毕懋康的话让朱由检点头附和,他并不认为后膛枪的工艺能难到哪里去,只要给钱给银子,别说大明,便是眼下的欧洲都能通过能工巧匠制造出来。
可问题是、只是一支精致的后膛击发枪,对于大明朝和一个国家来说是没有用的。
必须要实现标准化生产,统一标准,然后弄出雷酸汞,才能实现步枪进程的跨越。
“不过殿下、您所说的纺织机技术,我们参考南场的纺织机和蒸汽机的水力技术,大致弄出了一批产量是眼下水力大型纺织机两倍的改进版纺织机。”
毕懋康给朱由检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这让朱由检暗叹“没白跑一趟”。
“可以量产吗?”
“可以!”
朱由检的询问,得到了毕懋康肯定的回答,而得到回答的朱由检也对身旁的陆文昭道:
“让人把图纸带回南场,纺织工厂都换上新的纺织机。”
“告诉化淳,好好经营纺织厂”
“卑职领命。”陆文昭应下,随后安排人去取图纸,传信去了。
安排了这一切,朱由检也跟着毕懋康参观了其他的一些研究。
尽管都是朱由检研究的课题,而军备院中三百多名学子也是学习他的教材。
但是对于一些有了突破性的研究,朱由检基本插不上话,只能默默听着。
好不容易花费一个时辰参观了所有研究,朱由检最后只能留下一句“需要银子就告诉承恩”后,便走出军备院,返回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