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六章 旱情不断(5)

向上拉的时候,厚重的土层倾泻而下,吊篮在一瞬间被泥土吞没,绳子乘重不足而断裂。

拉动辘轳的人只觉得忽的一轻,用力的人纷纷往后栽倒。

摔在地上的那一秒,所有人脑中都是空白的,只有井匠连忙爬了起来。

只是当他看向井口的时候,挖掘数日的水井被掩埋大半,那两名力夫也不见了踪影。

“完了”

——————

“三月至五月,因掘井而死者不下四千人,三省之地,近五千万亩田地绝收,无水而饮者多达百余万”

五月初一,当毕自严在齐王府书房内念出地方上疏的奏疏时,坐在位置上的朱由检沉默了。

两个月死去四千人,全因掘井而死,这样的情况足以说明了三省干旱到了百姓明知掘井会死,却还要下井的程度。

朱由检解决了粮食的问题,现在水的问题却来了。

不过、这个问题他个人也早就准备好几年了。

“二十六万石水泥、一百六十二支工程队已经准备好了,各府官员提供匠人,铁器来供应他们掘井。”

“此外、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掘井的地方,举村迁移河西、河套、或者其他地方。”

朱由检开口下令,而这所谓的一百六十二支工程队,则是在燕山土木科的学子。

他们的老师是大明技术最好的各种工匠,如果连他们都解决不了,找不到可以挖井的地方,那么举村迁移就是百姓们最后的活路。

那二十六万石水泥,则是由扫套之役被俘虏的蒙古人劳改两年半而积累的水泥。

保证西北百姓有水喝,这是朱由检对这次西北大旱的手段之一。

“这掘井的费用”毕自严对朱由检询问,而朱由检则是不假思索道:

“从国库拨发,另外如果河西无法容纳这么多百姓,就请百姓前往洛阳,乘船顺黄河南下出海。”

“出海之后,百姓迁往安南,从时间上来看是足够的。”

“迁移的费用由各地官府承担,朝廷发银子。”

从西北迁移百姓前往东南亚,这听上去都不可思议,但朱由检没有办法。

他倒是可以陕北迁陕南、陕南迁四川,四川迁云南、云南迁安南

可问题是,这中间需要耽搁多少百姓,耽搁多少亩田地?

与其耽搁数千万亩田地的耕种,倒不如直接将百姓迁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