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外战内旱(7)

迁移后,百姓手中耕地仍旧一人不足三亩。”

“眼下闽南遭遇大旱,而安南、旧港又需要百姓迁移”

说到这里、朱由检举起奏疏,对董应举说道:

“你回信南居益,就说福建遭遇旱情的百姓,有愿迁移安南者,发田二十亩,发救济粮十二石。”

“若有迁移旧港者,待遇不变”

旧港迁移是一人十亩,而安南是一人二十亩,不过旧港的救济粮被朱由检几个月前削减成了六石,待遇反而不如眼下的安南了。

显然、朱由检要逼着福建灾民迁移安南,而对此、被朱由检一手提拔的董应举则是担忧道:

“安南战事尚未结束,恐怕许多百姓不愿前往。”

“不愿意就去旧港,难不成连旧港都不愿意去,就等着饿死当地吗?”朱由检回应一句。

福建的旱情在史书上记录的不多,归根结底是在晚明,福建的闽党官员不作为较多。

哪怕朱由检,如果不是有人提起,他也不会想起了福建也是北方大旱的同时,为数不多同样遭遇旱情的南方省份。

这倒不是说他忽视福建,而是他对福建百姓迁移的力度已经很大了。

琉球府的二百多万百姓,旧港的三百多万百姓中,有近半都是福建迁移出去的。

只是福建的人口密度确实太高,这点从明初到晚明,甚至清末都是一样。

以朱由检的估计,福建纸面四百多万人口的背景下,实际拥有的百姓数量恐怕不下一千万。

加上福建耕地数量只有一千四百多万,也难怪福建从宣德年间就开始动荡不断。

尽管朝廷已经迁移近三百万人,但福建的田亩数量依旧不能满足当地人口的耕种。

各省太平时,民间粮食正常运转,福建商人还能前往湖广、江西、四川采买粮食。

但今岁北方三省之地大旱,除了北直隶在这个时代河流、湖泊众多,还能勉强自给自足外,山西和陕西都需要采买粮食。

加上大明三大产粮区的四川川东大旱,眼下便是朝廷出手买的粮食,价格也达到了四百六十多文。

福建之地属于军屯田福泽较少的省份,自然在遭遇眼下大旱的时候,不能像山陕两省一样富裕的买粮。

想要让福建的百姓能活的滋润,只有迁移这一条路。

“传我令旨,自即日起、除陕西、云南、贵州、广西、河西五省百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