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衙门如此扩张,实际上也证明了大明在狠抓税收。
原本的户部只有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职责,分为两京十三省。
但是经过朱由检的几次扩充,眼下户部具体分为了田地司、户籍司、田赋司、商税司、杂项司、市舶司、盐课司、茶课司、酒课司、俸饷司和赈灾司等十一司。
尚书之下不再是单纯的左右侍郎,而是分为左右侍郎和十一司侍郎,一共十三位侍郎。
这样庞大的规模,每个司的任务都十分沉重,而近来最为繁忙的,还数俸饷司。
从毕自严回归京城开始,俸饷司就热闹了起来,来来往往的书吏和不断出入的塘骑,以及每日不绝的算盘声,都代表着这里的忙碌。
所有人都在关注俸饷司,原因便是近来热闹的官员俸禄问题。
在俸饷司,几乎没有人可以插手进来,除了朱由检、朱由校、毕自严三人。
明代官员的俸禄从永乐年间开始就是一笔糊涂账,到了宣德年间,这种糊涂账更是进一步的加剧。
后来的弘治、万历,都在这种糊涂账的基础上不断加账,让原本就糊涂的帐变得更糊涂了起来。
“官吏定禄”,这是外界眼下对俸饷司正在做事的称呼,谁都知道一旦官吏定禄,那以前官吏们大手大脚的日子就将一去不复返。
可是即便知道,也没有人赶来阻拦,耽误。
无他、因为整个俸饷司都被大兴营的兵马拱卫了起来,而俸饷司二十六位正官,五百二十七位书吏的家人更是被锦衣卫给监视了起来。
算盘声不断敲打,声音之大,便是户部其他府司衙门和六部的其他五部都能听到。
“这算盘不是打在他毕自严心头,是打在我等心头!”
吏部内,一些官员不断地发着牢骚,而正在办事的崔呈秀也被那依稀可以听到的算盘声吵得头皮发麻。
他起身渡步,可是想不出办法,只能再度坐下。
和他一样的,还有其他各部的官员,而在这些官员坐立难安的时候,毕自严手中拿到了第一本“官吏定禄”的结果。
“尚书,这是北京城的定禄文册,这是旧册”
在俸饷司内,随着俸饷郎中的两本文册交上去,老神在在的毕自严也接过的两本文册,开始对照了起来。
大明官员的俸禄并不低,这点毕自严已经知道了,但他还是好奇,当俸禄和福利全部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