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 庙堂争锋(7)

刻的他一脸的悲天悯人,而他所说的这些话,不出朱由检预料的话,将会在此次朝会后,被人有意的传播开来。

这么一来、即便冯铨惹怒了朱由检,他依旧能获得不错的好名声,甚至能脏了朱由检的名声。

你朱由检不是怜悯百姓吗?那眼下为什么不减免赋税?

这个问题好似一把刀扎向朱由检,他若是不减田赋,那名声被污,冯铨得了名气。

他若是减田赋,百姓得了实惠,但士绅豪强得到的实惠更大,并且出银买田的手段便用不了了,冯铨也会得到士绅豪强的青睐,说不定日后会扶持他为浙党魁首。

总的来说,不管朱由检答应或者不答应,似乎冯铨都占尽了好处。

他这样的手段,若是放在几年前,朱由检还真的不一定能好好应对,然而现在

“政策已经定下,然而不是减免田赋,而是废除耗羡、夫役、木柴等杂项!”

“此外,朝廷大小诸藩都愿意捐献田亩,合计捐田四千四百二十七万六千三百二十一亩六分三厘。”

“这些捐献的土地,除了一千六百万亩分发给二十余万宗室外,剩余两千八百余万亩田地,尽数发给四川、广西、陕西、山西、北直隶、湖广、江西、山东等诸省百姓!”

捐田

朱由检的第二个手段拿出来了,这杀伤力极大的手段被他放了出来,而且捐田的对象还是藩王。

要知道,藩王在文臣们的口诛笔伐下,百姓对他们的印象可是坏到了极点。

然而眼下藩王们开始捐田,并且还是全部捐出。

冯铨为之语塞,甚至不难想象到,当朝廷告示下发,地方百姓见到告示后会有多激动。

他自然知道,诸藩不可能捐田,实际上应该是诸藩已经开始准备就藩,而所谓捐田,不过是朝廷出银子,或者许下什么承诺,才从他们手中得到了这么多田亩。

千言万语抵不上一分土地,在天启年间地价飙涨的时代,朝廷一口气给百姓分两千多万亩耕地,得了实惠的百姓,远不是文臣能动摇的。

不仅如此,朱由检之所以没有用朝廷买田发地来为朝廷博取名声,而是用藩王捐田来为朱家博取名声,原因也不是惠民那么简单。

他这么做,是为了把恶名都推到百官身上。

在万历时期,民间传有“五大恶”的说法,一恶为皇帝,二恶为太监,三恶为藩王,四恶为卫所武将,五恶才是贪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