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五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5)

百多万两的金融司铸币银。

不过即便如此,铸币的银子依旧还有二千一百多万两,黄金更是有一百五十四万两。

如果再加上铜,那三项折合为白银价格则是四千二百多万两银子。

这还是黄龙那一百七十多万两黄金,五百多万两白银和一百多箱珠宝运抵的数额,如果等海军都督府的金银船运抵,那国帑的铸币金银会达到六千七百多万两。

毕自严作为户部尚书,自然知道国帑藏着多少铸币金银,眼红自然不奇怪。

只是他眼红,朱由检却不能眼红。

铸币金银虽然多,但有一个问题存在,那就是它们都是海外运回的金银,如果一下子投入市场,大明会瞬间遭遇通货膨胀。

说句实话,明朝的户部尚书在开源节流这块做的不错,但金融意识却很差。

宝钞这种利器,硬生生被皇帝和户部尚书玩废也是没谁了,把宝钞玩废了,结果朱由检得拿金银铸币来一点点挽回百姓信任,给他挖了一个大坑。

不提铸币的事情,单单眼下大明的货币总量来说,一下子释放外来的上千万两金银,就足以对地方的物价造成冲击。

大明的货币总量,也就是黄金、白银和铜钱,这三项加起来折色为白银,货币的价值也不会超过二十五亿两白银。

当然,这是市面流通的,埋藏在地底的不算。

可即便如此,二十五亿两白银的货币总量下,一口气释放上千万两外来白银,那对于农耕文明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灾难。

大明的白银通胀因为欧洲三十年战争而变成白银紧缩,眼下好不容易朱由检把白银紧缩的问题解决,如果他释放太多金银,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在南方释放还好说,南方人口多,能容纳的也多。

可在北方,尤其是在经济已经几乎不存在的山陕释放这么多白银,那就有点炒高物价的嫌疑了,因为白银很难流通起来,哪怕是皇店想要运送物资也很困难。

朱由检想的从来都是用新币换旧币,然后随着大明人口增长而慢慢释放金银,而不是有了就用。

毕自严的想法很好,但却并不适用眼下的大明。

或许他是看到了早前朱由检随意支配海外金银而萌发的念头,但当时的朱由检随意支配海外金银也是因为当时大明的局面是白银紧缩。

眼下物价稳定,货币稳定,再使用大量海外金银就不太好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