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蒸汽机这种大事他必然要告诉自家皇兄。
六个工厂,代表的是每年六百台大型高压蒸汽机,一千八百台工业蒸汽机和六千台农用蒸汽机。
虽然农用蒸汽机的速度比较慢,想要实现朝廷为八九万个自然村买单的想法需要十几年。
但工厂这种东西,建的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提升的越多,产量就会越高。
更何况,朱由检日后每年都会下令建设蒸汽机工厂,因为蒸汽机代表的是工业产能。
由此一点,就能看出大明的体量有多么庞大。
英国本土在一八二五年的工业需求不过一万五千多台蒸汽机,而大明这边八千多台只是起步。
人口和疆域代表了需求,大明的需求比英国旺盛十几倍,在内燃机出现前,大明最少需要上百万台蒸汽机才能满足自身需求。
不过在朱由检看来,大明的蒸汽机恐怕没有达到一百万台就要跨入内燃机时代了。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王徵,不免对其抱有希望道:
“第四版蒸汽机研究结束后,你分心研究一下内燃机吧,课题和大概理论你应该都看过了。”
越近现代的科技产物越繁琐,朱由检对内燃机的记忆,只记得自己车坏去修车时见到的汽车发动机,以及基础的活塞知识。
这些知识自然不可能启发出内燃机,但基础的原理可以。
能熬到第四版蒸汽机出来,朱由检以及很满意了,第四版蒸汽机以及足够大明的需求了,再往后的话,除了农用蒸汽机的进步,不然朱由检不会太关心。
他比较关心自己离开大明前,能不能看到内燃机的出炉,哪怕是初始版本。
“内燃机这个课题,我们浅浅了解,但资料太少了,仅仅知道原理恐怕”
王徵面露难色,而朱由检见状也释然了,安慰道:
“蒸汽机能跨入第四版已经不错了,等你们彻底解决它的所有问题,朝廷会有丰厚封赏的。”
“谢殿下”听到这话的王徵作揖回礼,而朱由检看了一眼旁边的朱慈燃和李定国,转身才道:
“去看看其他的科研课题吧”
说罢,他走向门口,而朱慈燃和李定国见状也连忙跟了上去。
王承恩拿出手帕让朱慈燃擦了擦手,随后几人逛了军备院的所有科研院所。
总的来说,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各项科研都有进步,而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