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又并非每年都有数百万人需要以工代赈,殿下这手唉”
毕自严长叹一口气,而当他看向自己桌上放着的那本奏疏时,心里的苦楚更甚。
那是蒸汽机工厂建设的工部报价,三百万两,朱由检眼睛都不眨就调动了。
到了赈灾上,反而要用米麦,毕自严不明白为什么。
他只能敲着算盘,一点点的计算赈灾所需。
各地库存的四千多万石米麦已经调运,毕自严只希望今年的旱情不会扩大,不然地方上恐怕要遭难了。
“今岁才三月,国帑便已经用空,六部和地方就不要给朝廷添堵了。”
当薛凤翔退下,顾秉谦将那本沉重的基建奏疏放在了桌上,叹了一口气的同时,把头顶的乌纱帽缓缓摘了下来,放在桌上。
坐在距离他很近的袁可立,施凤来可以看到他额头的细汗。
显然,这本奏疏给他带来了不少压力。
只是即便这样,有的事情还是得该说的说。
顾秉谦将旁边的奏疏拿了过来,放在桌上并为其说道:
“北直隶的官学报名结束了,明天便是三月初一开学的日子,合计要入学近九十八万人。”
“百姓入学轻松,但朝廷却不能轻松,这六万多教习的俸禄还需要解决。”
今日是二月的最后一天,北直隶的报名彻底结束。
由于是朝廷强制的基础教育,因此基本所有百姓都将家里的男孩送到了官学。
尽管朱由检早就有过口谕,说内阁不用担心银子的事情,但顾秉谦为了让朱由检满意,还是特意把这事情拿出来说说。
“海外三省得跟上进度,尤其是瀛洲的金银矿,每年送回国帑的银子必须达到三百万两。”
顾秉谦毫无压力的开口,因为他从齐王府那边知道了,杨文岳目前已经收复瀛洲除北州府(北海道)以外的绝大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里有包括石见、佐渡等金银矿丰富的地区,在幕府时期的产量就高达三百多万两。
因此瀛洲每年运回朝廷三百多万两并不艰难,甚至游刃有余。
哪怕顾秉谦不开口,杨文岳估计每年都会运三四百万两回大明。
顾秉谦这话如果不说出来,杨文岳是表功,但他说出来了,杨文岳就是完成任务了。
估计杨文岳知道顾秉谦的操作,得被气的脸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