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零一章 南次亚的大乱斗(8)

子。

所以建立“莫卧儿帝国”的巴布尔身上有帖木儿和成吉思汗两大征服者的血统。

不过就他本人来说,他是一个受波斯文化影响的突厥人,并且对莫卧儿人持蔑视的态度。

建立“莫卧儿帝国”后,巴布尔等人并未遵循蒙古人的习俗称汗,而是称“帕的沙”(皇帝)。

由于印度本土居民对蒙古时代察合台汗国的多次入侵记忆犹新,因此也对来自西北的巴布尔等入侵者蔑称为莫卧儿。

尽管巴布尔自认为自己是察合台人,而不是落后的蒙兀儿(莫卧儿)人,但一些印度贵族和波斯贵族依旧用此来嘲讽他们。

明军倒是不知道“莫卧儿”一词有嘲讽含义,因为他们对莫卧儿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了解,或者说不屑了解。

因此他们才不管什么“蒙兀儿人”、“突厥人”、“察合台人”,总之一并归做孤毛饮血的“虏”。

游牧民族,在南就是南虏,在北就是北虏,在河套就是套虏,在西北就是西虏。

因此,明莫双方都在不了解对方文化、详细军事力量的情况下发生了碰撞,不过明军的优势在于,军中所有人都是汉人,也不存在异族仆从军,少了许多勾心斗角。

但在米尔扎这边就不行了,莫卧儿内部的上层贵族中只有少数蒙古人,其次是突厥人、阿富汗人与波斯人,印度人。

政治有这么多的人种和民族也就算了,偏偏莫卧儿还喜欢招募一些欧洲的火枪兵和炮兵。

这么一来,莫卧儿军队内部就成了诸多民族、诸多人种,诸多宗教争权夺利的战场,也导致了他们各自担心死伤,因此耽搁了对明军实施打击的最好时机。

米尔扎虽然是统帅,但面对这样内斗严重的莫卧儿军队也没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

好在他一直观察明军的炊烟和营垒,根据他的观察,明军的炊烟进来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一,这代表明军的军队应该因为一些原因,非战斗减员了一些兵马。

不过明军不好受,莫卧儿这边也不好受。

德干高原的闷热、潮湿让许多莫卧儿士兵也水土不服,患上了丘疹和湿疹。

战争还未开打,莫卧儿军队就有将近四千人被送回了北方。

为此、米尔扎向皇帝沙贾汗再度申请了兵力

“总督,我们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砂石,只要您下令,我们很快就能在一些水浅的地方搭建浮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