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扎没想到的。
不过这也提醒了米尔扎,如果黄龙坚持这样的战术,那一旦等到明军平叛结束,北上增援,那莫卧儿很有可能会被反推。
“明军的火枪装备率在八成左右,比我们的高出三成。”
米尔扎看着明军的防线,心里有了想法:
“仿照他们的防线,我们也在北岸建立防线,同时要远离河道一千五百步。”
“是!”
米尔扎在为明军的反推未雨绸缪,如果他们后方的六万援军率先抵达前线,那他会毫不犹豫的发动总攻。
如果南方明军平叛结束,北上增援,那他构建的防线则是可以阻挡明军一段时间,等待后方六万援军支援。
总之未谋胜,先谋败,只有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有机会寻找敌军漏洞来进而反击。
米尔扎的想法很不错,实施起来也确实并不困难。
明莫两军虽然都没有发动全面总攻,但地方性的拉锯战并没有停止,他们也见识过了明军土木工程的厉害,因此早就铭记于心了。
在米尔扎下令后,各地方的莫卧儿军队纷纷开始构建防御阵地,而他们选择的地方基本都远远高出戈达瓦里河的海拔,选择建立在土丘和半山腰上。
他们在构建工事的时候,明军就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劲。
“距离大概一千五百步,看来是为了防御我军军舰进入河道炮击防线而选择的距离。”
“基本都是照抄我军,这群南虏倒是挺聪明的”
河岸边,黄龙和戚元辅、李旦三人在士兵的拱卫下亲临前线,用千里眼侦查着莫卧儿军队的一切行动。
实际上,眼下的明军并不好受,五万三千多人,有近八千人水土不服被送往了亚南修养,阵地上只有不到四万五千人。
这也是黄龙抵达前线后,提前使用海上侵扰战术的原因。
因为如果不牵制莫卧儿南侵军队,那在持续减员中,一旦莫卧儿全军总攻,明军的防守将十分困难。
不过,即便眼下莫卧儿选择分兵来保护沿海城池,但戈达瓦里河战线上,明军和莫卧儿军队的比例依旧是一比二。
两方都占据着地利,谁要是越过戈达瓦里河的河谷,就要面对河谷对岸半山腰的军事反击。
整个防线呈“凹”状,谁进攻谁吃亏,谁防守谁有利。
黄龙虽然迫切的想夺回讷尔默达河防线,但他也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