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过程中,英国经常采用贿赂对方将领等办法,让其倒戈观望怠战。
由于印度各部族的相对独立性,国家意识弱,这一招在印度很管用。
借力打力,各个击破,以印治印,东印度公司在征服印度过程中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效果。
不仅如此,英国东印度在征服印度过程中,雇佣了不少印度当地人当兵,称之为土兵。
这种办法在西方各国殖民过程中,都有采用,不过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军事组织形式上要优于其他国家。
比如,法国的办法是把土兵和法国士兵分开组织,这在战争中,很容易出现土兵调度失灵的情况。
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则不是,他们只让印度土兵担任士兵,军官则是受训的英国人,这样在战争中,英国对军队的调度比法国人的方式更有效。
合理利用土兵,减少了英国人的伤亡,在征服印度过程中,印度土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英国进行的其他地区的殖民战争中,也时常出现印度土兵的身影。
这整个制度里,大明可以学习一部分,但不可能全部学习。
首先是时代背景不一样,其次是大明对海外政策从来都是消灭当地贵族阶级,然后获取土地,大举举行饥民迁移,自然不可能和当地的贵族合作。
至于土兵制度,这个制度哪怕朱由检愿意,五军都督府的五大都督也不愿意。
况且这个制度的缺陷在于,土兵制度的发展是不可控的,许多用过土兵制度的国家和王朝都遭到了反噬。
要么就是土兵数量变多后,土兵开始拥兵自重。
要么就是土兵靠着军功渗透进入高层。
除了这些,土兵制度还有各种各样的弊端。
退一万步说,土兵制度一般是在国家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的,而眼下的大明
且不提瀛洲尚未撤回的那十五营兵马,单单国内正在训练的二十营兵马就占据了大明的不少资源。
这种情况下,不派他们前往天竺来开源节流,而是留在国内,再增加一笔开支来招募土兵,除非朱由检脑子秀逗了,不然他不可能这么干。
大明又不是要彻底的拿下南次亚大陆后直接统治,大明只需要打下答应诸藩的土地,然后把它们分封出去,最后帮他们站稳脚跟就行了。
如果诸藩要玩土兵制度,朱由检绝对会大力支持,因为土兵一旦崛起,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