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密云走到长城延边,朱由检和朱由校都看到了不少北迁的百姓。
马车的橡胶轮胎压在修建不久的水泥路上,走的十分轻松,一点不摇晃。
朱由校坐在他那三丈x三丈的移动宫殿马车里,不安分的张望窗户,而坐在左首位置的朱由检则是专心致志的处理奏疏。
朱由校感受着马车的坐感,似乎为了找一些话题,他特意说道:
“这朵颜府眼下有多少百姓?有多少耕地?又有多少里的府道?”
他这话说给朱由检听,但却也得有人作答。
这种时候,魏忠贤便成了一个话茬子,连忙说道:
“朵颜府眼下已经有百姓二十七万四千余人,其中有三万多是原先的蒙古人,至于耕地则是有一百二十六万余亩,草场三千多万亩。”
“府道修建的并不多,仅有京城通往朵颜府燕山县大定宫这一条府道。”
“只有一条啊”朱由校有些遗憾的感叹,随后又振作起来询问道:
“那今年以来,北直隶修建多少里的府道了?”
“这”魏忠贤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能知道京城到燕山县府道,是因为他知道皇帝要走这条路去大定宫,所以特意记下来的,可整个北直隶的府道里数,这他还真的没关注。
“约二百三十三里,近年来一共修建七百三十余里,预计年底修建达到一千里。”
正在处理奏疏的朱由检头也不抬的回答,而朱由校听后有些诧异道:
“怎么修建的这么多?去年的时候不是才说了产量只能每年修建二三百里吗?”
“水泥的产量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去岁北方被波及数十万贪官污吏,这些人尽数被投入水泥场参与劳改,预期是家卷劳改十年。”朱由检解释着。
“那今年的水泥产量大概有多少?能修多少府道?”
朱由校靠在椅子上询问,他并不是担心民生,而是觉得府道对于马车的乘坐感十分不错,并且对于马车的速度也有提高。
朱由校算过,在曾经的驿道上,它这个六匹马拉动的御驾马车,一天最多行走八十里。
但如果在府道上行走,这马车一天最少能走一百二十里。
如果府道全面推广,那朱由校也就能走的更远了。
当然,这是在火车投入使用前,如果火车投入使用,朱由校自然愿意乘坐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