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零七章 苦一苦商人(7)

“该拿的拿,不该拿的别拿”

朱由检说这句话时,特意看了一眼王承恩,而王承恩也连忙低下了头。

王承恩虽然木讷,但他毕竟也是人,手里掌握着每年流水数千万两的官场、盐场、茶场、酒场,他又怎么可能不会自己牟利?

自天启四年以来,庙堂之上的声音基本都是由朱由检发出。

执掌权柄近七年,朱由检也被一点点的抹掉棱角,面对反腐反贪也不再那么魔怔了。

反腐反贪成为了一种约束官员的手段,仿佛在他们头顶悬了一把剑。

这把剑什么时候落下,这点由朱由检说的算。

他不再追求百官清廉,只希望那群贪官污吏在偷拿偷取的时候能给百姓留足数量,别再像陕北民变一样搞出什么“额外征税”的幺蛾子。

哪怕他们不作为,只是按时把赋税收上来,那朱由检和百姓也都能夸一句他们了。

经过陕北民变的事情,总体来说是吏治的问题。

至于封建税收问题则是不管朝廷怎么对士绅豪强加税,士绅豪强总能找到办法转嫁给底层民众。

封建税收的问题朱由检早就意识到了,所以他一直在提倡免除杂项,降低田赋,清查吏治,将大宗商品国营化。

他有把握朝廷的政策是惠民的,但政策在执行上的问题却很大。

政策能不能真正惠及民众,这需要官吏们的自省和执行。

大明的底层民众,说到底还是那占据国家人口九成不到的农民,惠农就一个政策,那就是不断地降低田赋,直至消除田赋。

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将那些繁杂的税收简单化。

大明眼下尽管已经被朱由检取消了十几种杂项,但存在的杂项依旧还有二十几种。

大旱在消退,这三年时间里是朱由检对建虏出手,让藩王立足南亚,同时降低百姓负担的好机会。

这次机会错过了,就只能等到十四年后了。

杂项实际上就是商税,因为项目太杂而统称为商税。

大明曾经的商税分为住税和过税,其中住税分别有官店钱、塌房钱、市肆钱、门摊钱、落地税、牙税、酒税、醋税、屠沽税、油税、茶税等等二十余种。

至于第二项的过税,又细分为钞关税、门税、抽分税、淮安四税等十余种税种。

到眼下天启十年,经过朱由检提高五司地位,眼下大明的商税分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