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七章 称孤道寡(6)

不嗜杀?

如果不是身处齐王府,身处大明,曹化淳真想好好问问王承恩:

一个不在意上千万异族人死活,动辄让人灭国灭族,执掌权柄六年便杀三十余万官员胥吏,流放百万人的存在,到底哪里不残暴?

要知道,一个人口头吹嘘要杀多少多少人很简单,可把每个人都放在那个位置上,让他真正下令的时候,不管是谁都会露出一丝心软。

越亲**民百姓的人,就越难以下令。

下令之后,那被杀的他国平民百姓都会化作影像一般在脑中时不时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慢慢加深。

凭你一句话,百万人伏尸,千万人流放,数百万家庭妻离子散,这种人若是不残暴,那便没有残暴的人了。

残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坏事,但对于君王来说却是好事。

在曹化淳看来,朱由检就是表面恭谦仁爱,内心冷血残暴的一个人。

年轻便如此,老时则更甚。

说朱由检单纯的仁爱,放在十年前曹化淳相信,但随着一年年过去,一步步走来,他便不再相信了。

便是百姓之中有一些愚民,恐怕朱由检为了革新得以政策运转而下令将他们缉捕流放。

组织迁移百姓这事情,下面的百姓难道真的听到之后就拍手叫好,兴高采烈的舍弃自己的家乡,带着人北上?

说什么胡话

家有薄田五亩,身处中原腹地,虽说家有七八口人,但妻子老母养桑织布,一年也有二两银子的收入。

加上老父耕种,自己外出打工,实际上一年也能积攒千余斤米麦,七八两银子。

若是去了北方,且不提还有没有工可以打,单单养桑织布便行不通了。

朝廷发了耕牛,尽管每年家中增加十一二亩田地,七八口人可以拿着朝廷的粮票,吃着朝廷的粮食去开垦百五六十亩地,日后便是躺着也能岁入百余石米麦,但问题这需要等太久了。

每户一头耕牛,七八口人,每年增加十一二亩地,这看上去不错,但以这样的速度,百五六十亩的田地开垦完全后,已经是

十几年后的事情了。

十几年

按照这户百姓在关内的情况,即便每年有一两千斤的粮食缺口,但他们每年可以拿出四五两银子买粮食,还能剩二三两银子,添添新衣,买买新物件。

关内苦,苦在精神劳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