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俸禄,那朱由检得八十多年才能迁移三百万人去齐国。
“我要不要降一降弟弟的俸禄”
朱由校在心底暗暗想了想。
“就按照杨文岳的想法做吧,直接从第二个补给点开始开垦,登录的当地便取名为“金山”,让杨文岳好好操办。”
在朱由校作想的时候,朱由检对王承恩吩咐,王承恩也作揖应下,紧接着朱由检继续问道:
“前线的粮秣准备如何了?”
“泰宁府入冬前,已经运入八十二万石米,辽东目前存有七百三十万石米。”
“瀛洲的粮食还在运输,估计开春前,辽东和泰宁的粮食可以保持在八百万石左右。”
“御马监也和泰宁三府的牧民商量好了,借调挽马、驽马二十万匹。”
“若马匹死去,由御马监按照六两一匹补偿,受伤按照伤情补偿。”
“算上上直和东军都督府的挽马、驽马,这一战准备了四十二万挽马、驽马。”
“草料已经储备一千八百万束,豆子一百二十万石。”
“算下来,够吃五个月。”
王承恩把御马监在前线的准备一一说出,以至于众人都看得出朱由检为了这一战,到底准备了多少。
“这一战犁庭扫穴,战后估计能缴获二百余万耕地,将奴儿干之地彻底拿下。”
朱由检听完汇报,特意对朱由校说了一下他的规划。
“北直隶和山西的人口有些多,打完多迁移一些也好。”
朱由校虽然不知道大旱还会继续,但大明每年为北方粮食烦恼的事情,他是很清楚的。
南方每年运送数千万石漕粮北上,基本还没到边关便被百姓抢购一空。
这种现象在明初是很难见到的,因为当时北方人口不足南方的三分之一。
如果北直隶和山西的人口都稳定在六百万左右,而军队的粮食由海外供应,那北方也就不需要太多漕粮了。
“迁移百姓去奴儿干,还是得靠火车。”
朱由检微微颌首:“当地苦寒,开垦成本不大,但时间太短,一年只有一半的时间可以开垦。”
“我准备把蒸汽拖拉机按照村落下发给当地的百姓。”
“用这些机器,一年就能粗耕上百亩,按照六个工厂的生产速度,只需要两三万人操作,关外每年能新开垦数十万亩耕地,以此类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