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火车从车站驶出,冒着滚滚蒸汽,发出刺耳的汽笛声,轰隆轰隆的拉拽着一车车米麦,顺着轨道向着门头沟开去。
一些人想近距离触摸,当即被负责看守铁轨的工人喝止。
“这玩意吃什么喝什么?怎么动起来的?”
“难不成里面藏了马?”
“屁话,这么多货,得用多少马?怎么装得下?”
一些坐在三轮车上的车夫指着火车讨论着,旁边的一些文人士子听着他们的争吵,也时不时附和几句。
受到晚明风气开放的影响,百姓还是热衷讨论这些的,尤其是在这种人人都能吃饱饭的时期。
“修远兄,这铁车虽好,但跑的还是太慢了,不如骑马来得痛快。”
有人感叹就有人质疑,和历史上第一次见到火车的英国人一样,大明的百姓也对火车的速度提出了质疑。
好在由于这是第四版蒸汽机运作的火车,因此即便满载货物,它的时辰速还是达到了每个时辰六十里,约一小时十八公里。
这速度,别说骑马,便是眼下风靡京城的自行车都能超越它。
它的强大之处不在于速度,而是可持续行驶的耐力。
朝廷并没有公布铁车用什么作为动力,因此百姓们也不知道这个庞然巨物吃什么,用什么。
“铛铛铛铛——”
“售票售票了,京城西站至门头沟,,以里数算银钱,一文三里!一文三里啊!”
正当乌压压的百姓都在围观那一辆辆驶出的火车时,京城西站的工人也开始敲锣打鼓的宣传起了票价。
“一文三里?这也太贵了!”
“太贵了,坐不起坐不起”
“走吧走吧。”
听到一文三里的票价,几乎所有百姓都嚷嚷了起来,并且嘴上说着要走。
只是他们虽然这么说,但脚却没有要动的迹象。
说到底,一文三里对于他们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能消费得起的,毕竟是这里是京城,普通力工一天的工钱都在三十文左右。
一天的工钱能坐九十里火车,很多人还是很有兴趣的。
“卖个票,我要坐来回。”
“我也是!”
“卖票卖票!”
从古至今,一个王朝的京师从不缺有钱人,尤其是喜欢尝鲜的有钱人。
更何况,京城一些技术类工匠的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