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慈手软洪督师(4)

地兼并。”

“不管是对外征战,还是对内打击豪强,这都是必要的手段。”

“所以我们是鼎盛时期,对吗爹?”孙秉文抢答,但他的问题把孙传庭和周肈都问住了。

尽管世人皆说眼下是天启盛世,但实际上是不是盛世,他们这群官员最清楚。

眼下的大明,许多省份的土地兼并依旧严重,齐王主持的开疆拓土,看上去确实打下了倍于两京十三省的疆域,但问题在于,这些地方并没有得到开发。

泰宁三府、朵甘、瀛洲、琉球府、小西洋、南昆仑、南州、旧港、交趾

这一长串的地名确实代表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可那又如何?

在这上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里,只有不到四亿亩耕地,而且其中还有两亿多属于印度厮当的就藩地。

实际来算,朱由检给大明这一亿三千多万百姓扩充的实用土地,只有泰宁三府的那上亿草场和瀛洲、旧港的上亿亩耕地。

这点草场耕地,只能缓解土地兼并,让矛盾在以后爆发。

如果疆域不扩大,即便是这么多耕地草场,也只能为大明续命几十年罢了。

想要一直为大明续命,就得一直开拓出实用土地。

朱由检搞农业拖拉机就是因为他要把东北和海外的无用土地变成实用土地。

至于为什么朱由检把印度厮当的两亿亩耕地发给诸藩,也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的。

就藩地有没有必要发给诸藩?在孙传庭看来是有必要的。

诸藩上交的数千万亩本土耕地,换来了两亿多亩印度厮当的耕地,明面看上去朝廷亏了,但实际上朝廷是赚了。

大明没有那么多精力来控制印度厮当,分封藩王过去,以大明的宗藩体系来说,藩王所处的地方,便是朝廷的疆域。

藩王为了自己的藩国,必然会出足够的力量来弹压当地土人,进行人口迁移。

宗藩宗藩,一旦藩王在当地站稳脚跟,汉人数量逐渐增多,那朝廷就完全可以靠着贸易来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印度厮当最后依旧是大明的疆域,这是不会变的。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止迁移过去的汉人蛮夷化。

但这个问题,就需要藩王自己来“赶苗拓业”,巩固藩国国祚和民族血脉了。

印度厮当的诸藩等同是大明的充电宝,上面土人种植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