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构筑营垒外围的工事。
及时补充了豆料草束的战马和驽马被卸下马鞍,悠闲的在平原上散步,啃食着冒出头的青草。
一排排木墙被立起,只是几个时辰,一个小型“城镇”就矗立在了这广阔的松江平原上。
“这个地方不错,日后可以作为一个县的基础进行扩建。”
松花江河畔,朱由检身着圆领袍,悠哉的骑着一匹白马,沿着松花江散步。
在他身后,李定国、刘效祖、刘炳文三人紧紧跟着他,而在他们四周还有骁骑卫的上千骑兵在警戒四周。
负责这支骑兵的千户,是齐王府贵妃卫平阳的哥哥,朱由检的大舅哥卫廉。
卫廉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岁,比朱由检小了一岁。
虽说妹妹是两贵妃之一,但宣城伯府的门风不错,卫廉倒也没有攀什么亲戚,只是警戒四周,个人紧紧跟随朱由检三人。
“孙守法和曹勐他们倒是越来越有长进了。”
朱由检驻马回头,看向了那井井有条的明军营垒,十分满意的点头。
他倒是没想到,在历史上只是一个游击的孙守法,还有一个泥腿子的曹勐,能把四万大军管理的井井有条。
这也足以说明,在历史长河中,被埋没的人才如同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别说他们,就是自己这历史上没有姓名的大舅哥卫廉都能这么年轻的指挥上千骑兵,培养之后带一卫乃至数卫还是有可能的。
倒是这一战后,自己也该着手改组上直和拱卫营了。
想到上直和拱卫营的两套班子,朱由检动了要改组他们的念头。
这个念头他很早就有了,只是以他当时的权力,根本不可能在浙党、东林党势大的局面下,废除卫所制和营兵制,因此才在妥协下弄出了上直卫军和拱卫营军两套制度。
之后又因为一直在打仗,没有时间在改组后给大军休整的机会,所以才耽搁了下来。
这一战打完建虏,最少有两年的太平。
用两年的时间改组磨合,差不多也足够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脑中那套早就准备好的制度也浮现。
说白了,就是把上直十六卫和海军十二卫也变成营兵制度。
眼下的营兵制度是五人为一伍、三伍为队、五队为一旗、五旗为一哨、五哨为一营。
这么下来,一营有三千零三十一人,而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