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因此朱由检这边更不可能了。
他预计的是最少开垦四亿亩,保证东北地区人均二十亩,也就是在东四省原本的人口基础上,再迁移一千二百万人到东北四省地区。
不过,由于是一片白地,朱由检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干活,因此他得方方面面都做好才行。
东北的钢铁、煤炭都很充裕,因此在城建上,朱由检得把现代能搬到大明的建筑理念,都给搬到大明来。
集体供暖,排污管道,街坊划分,还有人行道、公路、马道等等都得分出来。
这种时候朱由检总是比较感谢崇祯给他留下的绘画记忆。
“先去吉林府。”
朱由检看了看四周,便带着百余骑兵向着东南百余里外的吉林府赶去。
也在他赶路的同时,数千里外的瀛洲北北州府东极港口上,也迎来了杨文岳等人阔别已久的一支队伍。
“叮铃铃——”
四月的东极港还透着一股凉意,只是这股凉意在一支船队的抵达后,便被热闹地人群给驱散。
阔别近一年的北亚墨利加探险队终于回到了大明,而人群之中的杨文岳在看到自家长子杨炳文的时候,也不由地松了一口气。
没有人知道杨炳文他们是怎么回到大明的,只是相比较他们出去时的船队和人数,回来的人大概只有三分之一。
“爹”
杨炳文下船来到了杨文岳的面前,而杨文岳也微微颔首,双眼之中含着笑意:
“先回府再说。”
由于担心杨炳文,杨文岳把自己的布政司衙门临时搬到了东极港附近,因为这是距离北亚墨利加最近的一个瀛洲港口。
苦等近一年,总算等来了儿子回归,杨文岳是个含蓄的人,和传统的汉人家长一样,不苟言笑,不善表达。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伸出手拍了拍杨炳文的肩膀,随后与他一起上了马车。
马车上的父子二人聊着一些家长里短,无非就是杨炳文的突然消失,让杨母生气哀伤,以至于杨文岳每月都被妻子从家乡寄来的来信一阵痛骂。
说到这里时,杨文岳只能露出无奈的苦笑,而杨炳文也笑着安慰自家父亲。
在这样的家长里短下,两人乘车返回了东极港的临时衙门,并走进了书房坐下。
懂事的仆人已经倒好了茶水,杨文岳率先端着茶杯抿了一口,然后才放下,聊起了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