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两门三侯四伯爵(6)

的。

齐王新政固然好,但那也是建立在大明国力之上才做出来的伟业。

如果朱由检留下,那依托大明的国力,他能做出更大的伟业,而如果去了齐国,那齐国能发展的比大明好?没人相信

“工业区的事情,估计在明年第一批工业区全部投产,后年开始开始第二批工业区的十年建设。”

“十年后,大明应该能年产数十万台拖拉机,上万蒸汽轮船和火车头,能取代数百万耕牛和数百万驮马,十数万木船。”

朱由检给朱由校不断灌输着工业区的重要性,就是不希望自己走了之后,自家哥哥为了维持大明君主集权的统治而中断科技研发。

“届时弟弟估计还在,弟弟掌权的话,我无需担忧,哈哈哈”

朱由校没心没肺的笑着,但朱由检却听后摇头。

如果大明有实现他政治抱负的土壤,他自然不愿意离开,可事实证明,这样的土壤并没有。

大明这块传承了五千多年文明的土地上,已经充斥着太多利益,而利益也被大量瓜分。

他能做的只能是为破破败败的这间屋子舔砖换瓦,却不能掘根,因为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做这种事情。

但是齐国不同,去了齐国,在那片没有利益纠纷的土地上,他能最大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想试试看,如何平衡君权和民权的关系。

如果成功了,诸藩会学习效仿,甚至大明也会效仿。

如果失败了,那么他可以借助大明的力量来重新尝试新的办法,吸取失败,留下成功的国策。

他可以失败千万次,但只要成功一次,诸藩和大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是大明给不了他的一个机会,因为大明一旦失败垮台,那将没有任何力量帮助朱由检重新构筑一个新大明,但让大明自然过渡,它却能在关键时刻帮助朱由检构筑无数个新齐国。

当然,这也仅限朱由校在位时期,因为朱由检不敢保证自己那个大侄子朱慈燃会不会延续他的政策。

“这么算来,明年齐国应该就能自给自足的养活三营兵马了。”

朱由校双手撑在齐国的沙盘上,莫名说了这句话,而朱由检听后摇了摇头:

“我准备让金铉他们六月出发,先带两营兵马和一万瀛洲劳改工过去,然后在腊月再让黄龙带一营兵马和下半年产出的拖拉机,以及一万劳改工过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