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姓的收入都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就肆意放水,放出大量银两,这可以说是间接逼着百姓们负债。
朱由检一直担心这个,加上担心市场的假币贩子横行,因此他一直没有放出天启通宝。
在金融这块,朱由检比毕自严他们更了解大明,因此毕自严他们只希望眼下的大明,已经达到了朱由检心中可以放出银子的标准。
这个标准一旦达到,那几千万两海外金银,足够户部吃上十年。
所以毕自严他们都在想,朱由检口中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时候
如果是按照人口,那大明就别想放出这几千万两银子了,因为自诸藩就藩成功以来,大明已经外迁了近四十万百姓。
虽说这些百姓分摊到藩王的封国上,每国不过万人,但对于大明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诸藩逐渐强大,需求日渐变多,那他们迁移的人口数量也会不断变多,而这其中,尤其以齐国的需求最为庞大。
毕自严他们还不知道齐国什么时候回开始进行百姓迁移,但可以预见的是,作为掌握最多财富,最大权力的朱由检一旦开始将资源投入齐国,那齐国的发展速度将是十分恐怖的。
人口迁移对于大明来说,不仅仅是损失了人口,还损失了这些人口连带的盐税、茶税、酒税和各种直接税以及间接税。
长此以往,大明的日子很难说会变得很好。
之前天灾人祸的时候倒不觉得,毕竟当时大明面对的是饥民,可眼下诸藩迁移的人口,大多都是中原腹地和沿海的百姓,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赋税贡献者。
尽管藩王交给户部的一人十两银子,足以达到这群移民几年的赋税,但长期算下来,大明还是亏本的。
毕自严他们不可能像朱由检一样,能预见到几年后会爆发更严重的大旱,会出现几千万张嗷嗷待哺的嘴巴,因此朱由检的许多政策,对于他们来说是冲突的。
“等殿下回京,我会去询问殿下的。”
沉默许久,毕自严端起茶杯说了这么一句,而董应举看他端茶送客,也自觉的起身作揖,随后离开了院内。
望着董应举的背影,毕自严不免感叹:“见龙兄虽七十有三,但这身体,却比我这六十有二的人要好太多了”
他的感叹随着夏季的暖风,吹向了京城官吏坊,而此刻的官吏坊内,成德也在面见李德茂、张懋才、萧道规等人。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