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达不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技术,但秦岭铁路的技术可是要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能逐步实现。
秦岭铁路都这样艰难,那进入乌斯藏的铁路又该如何呢?
想到这里,朱由检更为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把生活在偏远山区的汉人都迁移到平原区,尤其是云贵地区的百姓,他们完全可以在红河三角洲、尹洛瓦底江三角洲生活。
东吁那四千多万亩平原,不仅更容易建造交通网,也更容易维持大明的统治,不易割据。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周延儒:“京陇铁路的建造周期是十五年对吧?”
“回殿下,是十五年,虽说秦岭段要花费七年时间,但京陇其它段的铁路可以同时建造,十五年通车不成问题。”周延儒解释着,并继续道:
“京陇铁路是国朝九条铁路中难度最大的铁路,只要这条铁路能修通,那之后从陇川修往底马撒(阿萨姆)的铁路难度会大大下降。”
“从昆明修往陇川的铁路预计需要几年?”朱由检问起了京陇铁路第二难的工程。
要横穿横断山脉,这难度不比穿越秦岭小。
然而朱由检低估了下面工匠的变通,根据火车的速度,他们找到了一条不需要穿越太多山脉的铁路。
“当地的工匠在洪经略,以及当地百姓的指路下,找到了一条通往陇川的路,这条路预计只需要修建十六个长度不超过一里的沿山隧道,并且已经在去年开始从昆明动工,预计五年内完工。”
周延儒说出的办法,基本都是按照大明现有科技可以完成的办法,虽说这么一弄,或许日后要重修这些铁路,但眼下朱由检不可能等几十年后科技进步。
都不用说几十年,单单他十几年后离开大明,那他的政策还能不能继续下去都是个问题。
想到这里,朱由检刚准备开口询问其它铁路的进程,但王承恩却走进了殿内:
“殿下、毕尚书和成侍郎来了。”
“嗯,传他们进来吧。”见王承恩说成德他们来了,朱由检示意他传人入殿。
在他的传话下,毕自严和成德很快走进了殿内,并对朱由检作揖行礼。
朱由检见状,则是示意他们坐下,紧接着才询问道:
“明年四川、朵甘七省开设官学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让你们来,是想要问问你们,明年应该修建哪几个省的官学,人口几何,应该修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