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势所趋(6)

因为他们还需要卖出米麦来换取银子。

能吃下三百四十万石米麦的,只有大明,但由于印度米口感不行,因此福国的米只能以二百文一石的价格出售。

这么算下来,实际上福国每年的结余也能有三四十万两银子,但由于朱常洵的挑嘴,因此他要吃的米都得从大明进口。

除了米以外,还有各种绸缎、瓷器也不用多说。

对于朱常洵这种在大明被限制了十几年的藩王来说,当自己总算能翻身做主人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把以前不敢干的事情全部干了一遍。

营造王宫,圈狩猎场,开设御马监为他专门养大明的一些牛羊马匹和牲畜家禽,以此来满足他的口腹之欲。

朱常洵根本就不处理国事,每天只会带着一千兵马去游猎,国事全部丢给了朱由菘,而朱由菘不仅要负责带兵打仗,还要负责处理国事,最后还得负责建造王宫。

可以说,来到福国就藩后,朱常洵是享福了,但朱由菘却比在大明时更累了。

吴阿衡看得出朱由菘的疲惫,一时间不免有些心疼这个福王世子。

他已经去过周国和蜀国,可以说,相比朱常洵的不负责,老周王朱肃秦和周王世子朱恭枵,以及周王世孙朱绍烔等人是确确实实在经营周国。

不仅如此,蜀王朱奉铨也是在确确实实的经营蜀国。

周国、蜀国、福国、楚国、秦国、晋国、赵国这七个强藩之中,目前看来,吴阿衡只觉得周国潜力最大。

朱肃秦三人目前已经将周国六府三十五县安插了周国的宗室子弟,并且以宗室子弟加入军队来扩充军队。

他们没有着急迁移百姓,而是主要迁移一些懂文识字的秀才和工匠,以此来统治周国治下的四百万土人百姓。

按照周国的潜力,哪怕日后它拉出五万大军,吴阿衡也不觉得奇怪。

为了不让周国一家独大,吴阿衡只能对朱由菘提点道:

“世子,虽说有些话不该说,但如此驭民,总归会适得其反的。”

“还是应该多学些经世之道,以免朝纲混乱。”

“谢吴监察使教诲”朱由菘又何尝不知道不能这么劳民伤财,可离开了大明,朱常洵也就不把其它人放眼里了。

别说他,就算是卢象升来告戒,恐怕也拦不住朱常洵修建宫殿的举动。

卢象升都管不了,他又拿什么来管?

“对了,本官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