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颁布了。
朱由检从不觉得西方人比东方人聪明,尤其在天文这块。
中原五千年的文明,真正落后于西方的天文学也是元朝以后的事情了。
哪怕后世的西方天文研究者,对于宋金元时期的科技水平和文明程度也是十分佩服,几乎一致认为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峰。
宋代的大多数历法比唐朝的要精密的多,至于为什么历法在元代以后没落,主要还是由于天文研究的命令禁止和思想禁锢。
例如这次的历法为什么研究的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负责这次历法研究的官员,清一色都是顺天学府天文院毕业的官员。
朱由检自己是没有什么天文方面的知识,顶多知道宇宙是个什么模样,但是即便如此,当他把这些写在书上,并且收集了大量朝廷明令禁止的天文书籍给天文院学子阅读学习后,他们自己就脱颖而出了许多天文方面的佼佼者。
也正因为有了他们,徐光启的历法才会编撰的这么快。
想到这里,朱由检翻阅着历法,不免有些感叹思想禁锢的弊端何其严重。
“请殿下为此历法赐名”
见朱由检对历法爱不释手,徐光启趁机让朱由检为其取名。
这种事情,本该是皇帝来做的,但徐光启让人传信房山后,皇帝却说“朝中事宜一切皆有齐王做主”而没有取名。
因此,为这历法取名的重任就放到了朱由检身上。
对于朱由检来说,他实际上不太喜欢年号,因为这不够简洁统一。
因此,借着颁布新黄历的快船,朱由检准备统一一下标准。
“此历便称为大明历吧,今岁便是大明历二六四年。”
“至于以前的大明历也不用避讳,便在其前方备注金代大明历即可。”
朱由检以大明立国的年限来提醒着百姓们,大明已经立国立了多少年。
从今往后,只要大明历颁布下去,百姓们就能人人都知道大明已经立国多少年,不会像以前那样湖涂了。
至于年号,那是另一码事,反正称呼大明历的年数不犯法。
说实在的,朱由检还真的好奇,在这部大明历代表的新传承里,大明能延续多少年,有没有可能超过四百年的年限?
这么想着,朱由检放下了大明历而坐在承运殿角落的那名五旬起居注官也把这一刻记载到了天启起居注中。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