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由检的话,六部尚书们纷纷看了一眼其他人,最终还是工部的温体仁率先作揖道:
“回殿下,去岁工部支出两千三百四十余九十二万余两,修建铁路路基四千三百余里,铺设铁轨二千八百里,修建省道、府道、县道、乡道合计九千六百余里,前后动工二百九十余万。”
“眼下,运营中的铁路共五千三百余里,国朝省、府、县、乡道合计四万四千余里。”
“此外,工部还修建官学、水坝、水渠”
温体仁侃侃而谈,将自己的功绩一项项说出,惹人眼球。
只是谁都知道,这些功绩不是他的,而是朱由检的,他不过顶了一个工部尚书的名头罢了,实际大部分事情都是朱由检亲手操办。
对于工部的事情,没有人比朱由检更了解。
工部纸面上动工是二百九十余万,但实际上旧港、交趾、瀛洲、麓川、云南、广西、四川等地都在使用劳改工,数量高达六百余万。
五千多里铁路和四万多里水泥路听上去很多,但实际上折合一算,也不过三千二百公里和两万多公里罢了。
这个数据对于大明这样一个广袤的疆域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连清末的里程都没有达到。
好在接下来十一年的大旱还有着许多“以工代赈”的机会,该有的基建也会不断地兴起。
加上第四版蒸汽机不断运用在矿产、钢铁厂和各类工厂,朱由检还是有把握在天启十五年结束前,让铁路突破八千公里,让公路突破五万公里的。
大明的基建和历朝历代不一样,不管是秦代的驿道、还是汉代的长城、隋唐的运河,宋代的水利工程这些基建都是在发动徭役的基础上,而大明不是。
大明的基建是给钱给粮,属于以工代赈的范畴。
所以只要大旱不停下来,大明的基建就不能停下来。
“今岁工部的奏疏我已经批过了,金融司先放出一千万两银子,交给工部推行铁路和道路、官学建设。”
朱由检没让温体仁继续表演,而是打断了他的汇报,以至于温体仁只能灰溜溜的回到了自己的职位上。
在他被强迫汇报完毕后,其它六部大臣也只能低下头一个个回禀。
“刑部无事”
“兵部无事”
“吏部无事”
“五军都督府无事”
“内阁无事”
“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