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七章 时不我待(2)

出发。

白水村位于后世包头南部的黄河北岸边,依靠着黄河的一条支流小白河生活。

小白河并不宽阔,仅有十余米宽,长十余里,但却养活了白水村和白河村两个村子。

白水村在西岸,白河村在东岸,两村互不干扰。

在关外,没有抢水这一说,因为所有的水利设施基本都是由地方官府雇工修建了,怎么分水,那是官府的事情,百姓只管种地。

白水村的村民浩浩荡荡来到了村外,而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三块不同的土地。

村口的土地是这些年来,白水村村民早已经开垦好的熟地,虽说白水村的村民是天启十年才举村从延安府迁移到朔方府的,但他们干活并不慢。

四年的时间,他们已经在这河套之地开出了两千四百多亩熟地。

尽管在这河套之地,由于小冰河降温的问题,粮食作物减产的较为严重,但田地的亩产也能达到八斗米,种植番薯也能亩产六石左右。

虽说白水村的村民还做不到顿顿吃米饭,但起码已经不会挨饿了。

只要不挨饿,并且生活有奔头,那没有人会愿意造反,而那所谓的奔头,便是三块土地中的第二块。

在熟地的南边,第二块土地是一块面积七百余亩的翻土地。

这是冬季前,白水村村民开垦的生地,而今年,村民们要做的就是给它堆两个月的肥,然后等到五月对其耕种作物。

至于这块土地更往南的地方,则是成片的草原。

这些草原,便是白水村要开垦的对象,统称为生地。

一望无际的草原,即便开垦数万亩土地也足够,但以白水村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人口不增长的情况下,整个村子男女老少齐上,也顶多只能种植一万亩耕地,几万亩那是万万管不过来的。

不过这些话算是说远了,对于白水村的村民,眼下他们要做的是种地和开荒。

来到翻土地和生地的交际处,人数最多的三个小组先安营扎寨,盘锅立灶,搭好了今年要休息的草庵子,在里面铺上去年的麦秸,然后开工干活。

白水村里一共八十头耕牛,十六匹挽马,在没有机械的白水村,这些畜力就是耕种开荒的最好帮手。

白水村的队长把耕牛分了分,五十头分给了种熟地的,二十头分给了翻土地的,剩下的十头耕牛和十六匹挽马则是交给了开生地的。

这并不是说生地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