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章 废衍圣公(4)

等辽漠铁路修通,明军也可以走漠东的哈喇城水运把粮食用船只运到漠北东部的漠北城,从漠北城出发打击外喀尔喀三大部可就容易许多了。

“让孙应元增大压力,逼他们要么投降,要么西迁。”

朱由检将奏疏批阅,王承恩也闻言颔首。

二人继续处理着政务,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的移民规模也不断地再增加。

六月,北方迁移关外人口多达十七万,七月二十二万,八月二十六万,九月秋收之后,这个数量更是增长到了三十三万人。

河南、山东的水田大半变为水浇田,当地无法承载这么多人口,面对飙涨至八文钱的粮食,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迁移,其中尤其以地主麾下的佃户最多。

佃户要迁移,地主自然不会允许,但地主又不愿意掏粮食养他们,继而自然就引发了一些矛盾,其中以山东为代表,而山东又以衍圣公府为代表。

事情被上奏,正好被找不到孔家把柄的朱由检抓住。

曲阜孔门、这是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世家,能传承这么久的原因,只因为孔仲尼一人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后汉宣帝儿子汉元帝大肆推崇儒门后,孔子就被尊为了圣人,而曲阜孔氏也开始了经久不衰的腿软道路。

西汉中期,天灾频发,社会动乱,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

朝廷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东汉时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

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

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而孔门也获得了衍圣公这一世袭的称号。

北宋时,孔门还没有变味,不屈服异族而南迁,腿软的则是留下来投靠了金国。

后来到明朝时,为了笼络读书人,朱元璋不得已又继续效仿宋金元三朝,让孔门继承了衍圣公一世袭爵位。

发展到明末时,曲阜孔门已经成为了一个毒瘤。

天启十四年,整个山东耕地不过六千万亩,曲阜孔门就占据三百多万亩,而依附他们的大中小地主更是占据六百多万亩。

他们不用纳税、不用交赋,可以说明朝给予了它们历代王朝都没有的权利,结果这群家伙在满清入关后,立马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