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汉子一边埋头苦干,一边招呼着青年,青年人也笑着聊道:“相什么媳妇?本地媳妇?”
“你还别看不起本地媳妇。”汉子闻言也打趣道:“我听他们说,本地媳妇还挺听话的。”
“不听话的都被和离了,谁敢不听话,哈哈哈”青年笑着回应,不远处的其它汉子也纷纷笑了起来。
“我宁愿找个云南的少民妹子,也不找麓川的土人媳妇,最少说话还能听得懂。”
“少民妹子也不比你差,人家也是二十亩地,你得哄着来。”
“哄嘛哄嘛,反正干活也是一把好手。”
“别吵架的时候被少民妹子给揍了!”
“哈哈哈哈”
稻田里,一群从内地移民过来的汉子不停地笑着,他们大多都是已经迁移一年以上的移民。
虽然是移民,但他们的生活却不差。
稻田远处的村落便是他们在孟缅衙门官员牵头下搭建的村庄,整个村子的建筑都是湖广、江西一带的江右传统建筑,布局简洁,朴实素雅。
村里的院子都是青砖灰瓦的建筑风格,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的结构,整体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质结构为主。
仔细看去,所有的院子又都有青砖院墙,灰色大瓦,以及木工凋梁画栋的凋刻技艺。
这样的院子,若是放在江西、湖广一带,恐怕没有二三十两银子,肯是弄不下来的,但在麓川之地,只需要十两银子不到,便能得到这样一座占地四分的小院。
不提别的,在这麓川之地,人工可谓极其便宜。
尽管洪承畴给麓川百姓也发了土地,但相比汉家移民,他们的土地并不算多,只能勉强养活自己。
因此,为了补充一些肉食和生活所需的布匹、油盐,大部分麓川男丁只能四处寻觅散工。
水泥场、砖厂、瓦场、石料场、矿场、工地
这些都是他们争破头的地方,哪怕每个工厂的工钱只有每日八文,但他们还是争先抢后的涌入。
大量的便宜人工,导致了各种物资价格骤降。
在大明,一文钱最多能买到三块青砖,或者十片灰瓦。
然而在麓川,一文钱能买到十块青砖,或者三十片灰瓦。
至于木料就更便宜了,经过炮制的木料,大多在十文钱一方,盖个屋子也顶多用十几方木料罢了。
麓川之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