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连鱼虾都吃不起,那米价涨幅不会才有这么一点。
“山西的移民情况如何了?”朱由检询问起了山西移民的事情,不过不是问李长庚,而是问角落里的王承恩。
“开年以来迁移平阳府、泽州、沁州、潞安府等地百姓三十余万人,按照今年入夏以来,山西南部滴雨未下的情况,估计下半年还能迁走二十万人。”
王承恩翻找了一下迁移司的奏疏,找到后回应起了朱由检,而朱由检也微微颌首:
“也就是说,眼下山西的人口数只有不到五百万了?”
“回殿下,确实如此”王承恩作揖回礼,朱由检也看向李长庚:“山西的物价有降下来的情况吗?”
“回殿下,比起去岁,约下降一到两成,主要还是因为大同、太原和辽州、汾州降了雨,田里有了粮食,百姓人心安定所至。”
李长庚回答着朱由检的询问,并进一步对各省物价做了一个汇总:
“陕西、河西、四川三省的物价,眼下全靠麓川、山东、湖广等地的铁路转运物资来维持,和去岁没有什么变化。”
“米价上,陕西每石米六百文,河西每石米七百文,四川每石米四百八十文左右,山西则是降低到了七百六十文左右。”
大明的百姓收入,这几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维持在了朱由检分军屯田那一年的收入,但物价比起当年可是上涨了四五成。
唯一能得到控制的只有米价,但以大明眼下的工业体量也很难控制下来。
如果蒸汽轮船、拖拉机的数量能翻十几倍,那倒是有可能让大明北方恢复到天启四年的米价。
现在大明的尴尬之处在于运力不足和开垦速度不够快,以至于东北耕地开发过慢,旧港、麓川、交趾三省多余的粮食运不出。
交趾三省米价基本都在每石三百文左右,并且米价还在随着当地劳改工不断开垦新的田地而渐渐降低。
长此以往下去,即便三省米价降到每石二百文,朱由检都不觉得奇怪。
提高运力这种事情不是朱由检脑袋一拍就能提高的,大明可没有那么多熟练的技工给他用。
因此面对物价的飙升,朱由检除了干着急外,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今年第二批工业区完成后,立马开启第三批工业区和第四批工业区的投建。”
朱由检对着王承恩下令,同时也对李长庚说道:“金融司调一千二百万两银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