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夏日的暴晒,此刻的朱慈燃梭黑的让人不敢相认,若是突然把他丢到朱由校面前,恐怕朱由校会大叫:“有刺客!”
不过,皮肤虽然黑了,但朱慈燃的心情确实越来越好了。
和在云南时,还能感受到朝廷政策的残酷所不同,当朱慈燃进入两广地界后,由于两广的耕地充足,导致当地几乎没有强制迁移的情况。
所有的百姓人均十一二亩耕地,人人安居乐业,他们的生活比起四川、云南的百姓显得更好,因为除了猪牛羊肉外,他们的选择里还包括了便宜的海鲜。
“这鲍鱼这么大,放在京城得十文一斤,在这琼州居然只要一文,朱公子,我们今天得多吃点才行!”
比朱慈燃还要梭黑的刘顺提着一筐鲍鱼和一筐水果,露出了洁白的牙齿走向车子。
只是当他走近时,却发现朱慈燃居然没有坐在前排,而是罕见的坐在了后排,并且手里拿着一份灰白的大纸。
毕竟是锦衣卫,消息灵通,刘顺早就知道了朝廷在准备报纸的事情,但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报纸的实体,因此不由问道:
“这就是大明报吧,上面写了什么?”
刘顺跟着朱慈燃坐在了后排,而两个梭黑而消瘦的锦衣卫则是对视一眼,无奈的上了前排的两个位置。
“骑慢点。”
朱慈燃看着报纸,招呼了一声后,自己也跟着踩踏了起来。
刘顺把水果放在了两人中间,跟着踩踏起了车子,至于前面的锦衣卫则是不用多说。
四人一车的场景再现,他们从崖州县城外的集镇,沿着海岸线向着东边骑去。
近七个月的骑行,让朱慈燃和刘顺已经适应了骑行的乐趣和辛苦,当然和他们一样适应的,还有远远跟在他们身后,那一群干瘦、梭黑的锦衣卫与太监。
朱慈燃看着手中的大明报,对于他来说,这和邸报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直白的白话文讲解了朝廷的政策,并且通篇用了大量的简体字。
对于正面四大板块的政策,朱慈燃没有细看,因为他粗略一看,基本都是他在齐王府处理奏疏时大概看过的。
也就是说,大明去年年末的政策,直到现在才执行,有的政策,距离奏疏上交已经过去了近一年。
这样的办事效率在后世看来很慢,但在交通不发达的这个时代,已经很快了。
朱慈燃将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