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一章 局势纷乱(6)

截止八月初九,山西米价每斤十二文,每石一两八钱,河南每斤十文,每石一两五钱。

倒是山西,得益于陕西宝鸡至四川广元这最难的一段铁路修通,四川嘉陵江两岸粮食都被收购,顺着嘉陵江北上抵达广元,随后用火车拉运粮食前往关中地区。

作为明末米价飙涨最厉害的地方,陕西在历史上崇祯九年的稻米是每斗值银五钱,折合每石五两。

然而在眼下,陕西的稻米价格是每斗六十六文,每石六百六十文。

陕西的米价尚且如此,河西的就更不用说了,平稳靠着四川的输入而稳定在每石六百文左右。

原本最动乱的两省被安定下来,对于朱由检来说,局势处于可控范围中。

“殿下,江南三省的常平仓眼下已经囤积稻米九千三百余万石,是不是可以放出一些了?另外蠲免是否也应该安排上了?”

殿内、当一道陌生的声音响起,朱由检也抬头看向了眼前人。

温体仁,这个晚明历史上的人精已经在承运殿里站了半个时辰,而他所求,无非就是请朝廷开仓放粮,平抑江南粮价罢了。

这件事情,不用他说,朱由检也知道要怎么做,之所以他没一开始就开仓放粮,是担心常平仓的粮食不够平抑。

拖延几个月的平抑,能让许多粮商在得知江南粮价暴涨的同时,将各地的粮食尽数运往江南。

只要他们行动起来了,并且已经买到了粮食,那朱由检就可以开仓放粮了。

“地方上的粮商都动起来了吗?”朱由检没有理会冯铨,转头询问起了陆文昭和曹化淳、王承恩几人。

“回殿下”曹化淳作揖回答道:

“都动起来了,许多粮商甚至远走四川、湖广、两广,和当地农户定下了秋收购粮的契纸。”

“契纸由官府官员监督签约,粮商只能遵守。”

“价格呢?需要多少才能不伤他们?”朱由检端起一杯凉茶喝了一口,曹化淳也毕恭毕敬回应:

“各地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江南米价在六百文的价格比较合适。”

曹化淳话说完,冯铨立马看向了朱由检,但却又在朱由检看向他的时候连忙低下了头。

江南米价飞涨,直接受影响的就是许多江南乡绅和中小地主。

这种情况下,免除十赋一的田赋,能让他们轻松不少,因此他们自然要推动朝堂上的官员为他们说话。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