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八章 广州繁会(3)

身变成世界瞩目的繁盛商港。

一船一船的绣品、丝绸、金银、麝香、珍珠、象牙精制品、细工小器、漆器、瓷器,从珠三角的三个港口起航,经过南洋、小西洋的航线,在大明与欧洲商人的交易下,被源源运回欧洲。

在欧洲人心目中,黄金、刺绣、象牙一类的艺术品,都属于奢华品,得到特别的尊敬,因为它们的材料相当珍贵,常用来装饰祭坛、圣人遗物或贵重书籍的封套。

即便到了十八世纪,这种心理依然存在,而相比较香港和旧港这两个新兴城池,广州则是欧洲人寻找这些奢华品的最大市场。

广州的繁荣也离不开朱由检的支持,从天启六年开始,他责令六部对当地进行的整治。

首先就是禁止欧洲人在广州城贸易,另外迁移广州大量城外农民前往旧港。

在迁移之后,广州城区开始改造,水泥被应用于房屋、道路等建筑。

到天启十年,广州城已经面貌一新,整个城市整洁了,当地百姓的精神仿佛也清爽了。

每天辰时一过,沿街的店铺陆续开门营业,一夜无声的城市,像河渠开闸放水般喧闹起来。

城门一开,第一批涌进来的,总是那些运花入城贩卖的花农。

如眼下,混在排队进城的队伍里,朱慈燃他们的四轮车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的四周是一车车的鲜花,繁花如海、香气扑鼻。

花农们“吱吱呀呀”挑着一担担素馨花,把馥馥香风也带进城里,让朱慈燃他们也身处花海之中。

“乖乖这些鲜花如果送去京城,那得卖多少银子”

看着四周的花海,一名锦衣卫忍不住开口,朱慈燃也在和旁边进城的花农聊着天。

在聊天下,他们才得知广州南边被冲刷出来的一些土地被人称为河南地,这上万亩土地上被人种满了鲜花。

每天鸡还未打鸣,花农们便起床开始裁剪花朵,随后等着城门一开,花农们立马将鲜花推往了城内的花市。

经过工部燕山官员的规划,广州城的大南门、归德门、小南门、正东门、正西门、大北门、小北门等大大小小的城门附近基本都做了花市。

这些花市之大,仅素馨花每天就卖出不下数百担,其它的各种鲜花加起来,不下千担。

“花还算好的,你现在要是在城门口等着,不到半个时辰,等我们都进去了,你就能看到一群家禽、牲畜被运进城里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