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口镇还有多少百姓在此生活,镇上耕地又有多少能有所产出?”
“回回回殿下”这镇长累得不轻,断断续续的作揖说道:
“本镇尚有三千余口人,耕地有四成旱田无法耕种,其余水浇田还能靠着洋河和白水河来当做旱田耕种。”
“若是朝廷能调几台抽水机前来,百姓浇水就轻松多了。”
抽水机,这是蒸汽机的一种用法,而镇长的提议也确实是为了本镇百姓所考虑,但对此,朱由检却不能同意。
“调抽水机容易,但张家口镇若是用上抽水机,下游的几个集镇便不一定能有水用了”
朱由检道出实情,镇长也心知肚明,因此没有再强求,他本来也只是想试试看。
“三千余人啊”
朱由检看着挤在河床打水的百姓,摇了摇头。
“朝廷今年会对东海、漠东、漠北发放拖拉机,山西的百姓还是那句话,能迁移的,尽早迁移吧,这场大旱还要持续五六年。”
朱由检第一次以预言的方式来下令旨,这让负责记载令旨内容的官员为之一愣,犹豫片刻后却还是写了上去。
预言这种东西,一旦搬出来就会变得尤为恐怖,在人传人的情况下,恐怕北方要不太平了
“山西的口数,还是之前那句话,降到人均四亩水田,那样就可以停下了。”
朱由检给出了迁移的标准,这个标准尤为苛刻。
山西水田一千六百多万亩,按照朱由检的人均四亩论,那就是只能留下四百万人,山西还得再迁走一百多万人。
这次迁移过后,北方一京六省的人口数恐怕会跌落至三千五百万人以下。
“下山吧。”看着光秃秃的山,朱由检交代了一声,随后带着已经被累得虚脱的朱慈烺他们走下了山。
等他们回到张家口的时候并没有前往镇衙门,而是在朱由检的带队下,前往了镇民的家中。
天启七年以后,集镇被派遣官员,这也是封建王朝第一次把皇权下到了集镇。
对于集镇的管理,朱由检是按照镇长一名、副镇长两名,街道村官十名的配置来搭配的,因此他们去到每个街道,都有村官为其介绍。
张家口镇很繁华,毕竟是关内外贸易的互市地点。
即便眼下蒙古西迁,但随着蒙古人的离去,以及大明在关外不断筑城,张家口在彻底消除了战争隐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