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来平的耳房被分成两半,一边是做饭的厨房,另一边是卧房。
厨房里,放置油盐酱醋茶的几个陶罐都放满过半,那足以容纳一年粮食的大米缸也被大米堆的满满当当,旁边还有一个四十几斤的面缸,也放得满满当当。
厨房的灶台上方挂着一些烟熏的腊肉,从肉质的颜色来看,分为老腊肉和新年刚挂上的新腊肉。
老腊肉有七八条,每条都有十几斤重,新腊肉则是更多,足足有十几条。
只是从厨房来看,朱由检就大概了解了丰州百姓的生活水平,但他还是去后院看了看。
猪舍里,两头大白猪和十几头小白猪正躺在猪圈里睡觉,时不时哼唧几声。
“朝廷发给的这些大白猪还行吧?”
朱由检侧头看向了拘谨跟在他身后的三旬汉子,作为屋子的汉子闻言也拼命点头:
“好!长得肉多,虽然肉没有八眉猪好吃,但长得大,吃的也不矫情,养一年半能长到三百来斤肉,有的养了两年半,能长到五百多斤。”
这个朴实的庄稼汉用上了自己所知能赞美的最好话述,朱由检闻言笑了笑:
“长得大,但吃的也多,粮食消耗也很大吧?”
大明虽然使用印度厮当的米作为饲料,但能用上饲料的基本都是西南和沿海地区,像丰州这样的西北地区是没有机会用上饲料的,只能用谷糠作为饲料。
“有些多,但长的肉也多,只要能让它们吃饱,有的时候它们每天就能涨一斤肉。”
“这肉卖给肉贩子,比直接卖粮食赚钱多了。”
汉子朴实笑着,朱由检闻言也认可的点了点头。
他走出了猪舍,看到了后院被圈养的两头耕牛:“家里的地有多少?两头耕牛种得过来吗?”
“有二十六亩地,家里六个人,能种过来。”
汉子笑着回答,朱由检也点了点头:
“赋税都是按照十赋一收取的吗?”
“是按照十赋一。”
“那村里人都和你家一样吗?”
“一样的”
二人一问一答,没有太多用于粉饰的词汇,直到朱由检走出这户人家,看了看其它几户人家后,他最后才相信了这些百姓的话。
和在张家口镇一样,他留下来吃了一顿便饭,而饭桌上的饭菜比起张家口镇时,可谓天壤之别。
一盘烧好的辣椒炒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