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后留守的汉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身着安西唐甲,却清一色胡人的面孔,千里佛国变成了一座座清真寺,哪怕连百姓也全部变成了胡人。
他似乎不抱期待了,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他的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声音。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西北的风沙带着这熟悉的江淮官话在朱由检耳边响起,他回头看去,似乎看到了高举“大朙”旌旗,身着鸳鸯战袄的明军由东向西高唱而来。
自宋景右三年开始算起,到明洪武五年,整整三百三十六年的时间,汉人的面孔再次出现在了这里。
打着“冯”字旗号的明军越过了这里,他们向西而去,去到了瓜州,也去到了敦煌。
明明他们七战七捷,一度进入西域,然而不知道什么缘故,他们撤了回来,在这块地方筑起了关城。
至此之后,朱由检虽然还能看到明军走出这里,向西征讨,但终归只是昙花一现。
这座关城、打开,它是文明交流的甬道。关闭,它是守国之疆土的屏障。
朱由检从历史中回到了现实,双眼从模湖的历史中走出。
他看清楚了如今的嘉峪关,它虽然有着车水马龙的街头,有着喧闹的街市,也有着充满了汉文化的建筑和面孔
但他也知道,汉人的脚步,似乎停在了他脚下的这座关城,而这个时间,已经有一百四十二年了。
嘉峪关,它静静的矗立在白雪皑皑的祁连和寸草不生的黑山之间,就像是驻守在无尽的戈壁滩中千百年的将领。
它走过了漫漫的时间长河,见证了太多历史变迁,朝代更迭。
它不像敦煌拥有那么多耀眼的文化瑰宝,但它却有自己永远的使命。
它更像是一个存在于中原和西域边界上孤守的魂灵,千年百年,一直如此。
站在这里,朱由检肩上的使命感似乎变得更为沉重了。
汉人是否要迈出这一座关城,这个抉择在他的手上。
嘉峪关到底要做一个守土的屏障,还是要成为中原和西域的甬道,这个抉择也在他手上。
有些事情,他如果不做,那后世子孙就很难做到了。
眺望西方的戈壁黄沙,怀揣沉重的心情,朱由检很清楚,不管是西域还是北庭、亦或者是更遥远的蒙池。
只有他打下来,移民实边,那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