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得自己似乎应该在回京之后,好好补习一下关于经济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他叔父编撰的经济学。
也在他看到东南大旱的同时,远在河西的朱由检也收到了各地旱情加重的消息。
他从嘉峪关退回到了肃州城休息,消息送来的时候,他正准备带着四小只出去骑马。
不过,当奏疏内容被他所看到的时候,他的脑子立马就飞速运转了起来。
“殿下,孙经略已经前往西安筹备平抑粮价的事情了。”
当朱由检看着手中写满各地旱情的奏疏时,穿着一身圆领袍的满桂也正好从府外走进来,刚好撞见了在看奏疏的朱由检。
他将自己刚刚得到的消息告诉了朱由检,朱由检闻言也合上奏疏抬头道:
“如果旱情真的如此,那北方的粮价肯定是要平抑的。”
“很严重吗?”满桂只能掌握西北的情报,所以他好奇其它地方的旱情情况。
对此,朱由检伸出手揉了揉眉心,叹气道:
“山东、山西、陕西、北直隶、河南、南直隶还有广东”
“这几个地方都遭遇了或大或小的旱情,好在朝廷提早对各地进行囤粮,想必粮价不会如天启十四年般夸张。”
这么说着,朱由检也对旁边的陆元高吩咐道:
“告诉孙传庭,再回奏万岁,就说北方可放出三千万石平抑粮,南直隶可以放出一千万石平抑粮。”
“是!”陆元高作揖应下,紧随其后去一旁安排锦衣卫呈送消息。
朱由检则是走到了满桂面前,他没有说话,而是看着满桂,感到十分满意。
相比较黄龙,朱由检对满桂和孙应元总是满意的。
他们二人虽然有子嗣,并且也位高权重,但却没有利用职务之便来让子嗣升官发财,而是让他们在顺天学府好好学习。
不难看出,他们二人是把重心放在齐国的,所以不愿自家子嗣过多牵扯大明的军政要务。
“家中几个孩子眼下学习的如何?”
朱由检和满桂唠起了家常,满桂闻言则是憨厚笑道:“就那样,文不成武不就。”
他这话倒不是虚言,他有四个孩子,但在官学、府学的成绩都不是很好,性格也比较“软弱”,让他恨铁不成钢。
不过满桂跟了朱由检这么多年,别的什么没学到,怎么保命倒是学了有一手。
在他看来、以他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