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四章 父债子偿(2)

切。

只是面对他的气愤,朱由检却扬了扬写满消息的信纸道:“你们都觉得他贪得无厌,但他真的贪得无厌?”

摇了摇头,朱由检笑道:“眼下是天启十七年,距离我就藩已经没几年了。”

“吴三桂和祖大寿这两家是姻亲关系,加上吴襄和祖大寿错过了复辽之役,虽然看似是齐王府的人,但却游走边缘。”

“现在你还认为,他是因为贪得无厌?”

吴三桂那点小心思,朱由检一眼就明了了。

他之所以能一眼明了,是因为他知道吴三桂是个什么样的人。

见风使舵、骁勇善战、短于谋略这就是朱由检对他的评价。

历史上对于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大顺有多种说法,其中内容多半与吴三桂家属的问题有关。

其中内容有二,第一种是吴三桂听到自己父亲被用刑而死,所以冲冠一怒。

第二种就是听闻侍妾陈圆圆被霸占,然后冲冠一怒为红颜。

然而对于这样的两种选择,历史浪漫主义更喜欢第二种,但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都显得吴三桂是为了孝道和爱情才无奈起兵。

可是摆在纸面的是,历史上吴三桂是听到顺军拷打自己父亲吴襄的传闻才犹豫不决。

作为一个正常人,得知传闻的吴三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自己父亲吴襄到底是不是还活着。

然而此时,李自成派来劝降吴三桂的王则尧等人还带来了吴襄写给吴三桂的信件。

这一刻,吴三桂包括亲爹在内的全家三十五口人的性命都捏在李自成手里,父亲生死未卜,有谣传说父亲死了,有谣言说拷打,但这种时候却来了一封父亲的信。

如果他派亲信去北京接着谈判,授意他们设法亲眼看看父亲是不是还活着,这是正常人的行为。

如果他向李自成请求把他父亲送来,全家团聚,虽然不怎么高明,也是正常人干的事。

可是,吴三桂在看到信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李自成肯定杀了自己父亲”然后直接反叛,袭击唐通,夺取山海关。

然而,吴三桂的判断严重失误,李自成并没有杀吴襄和吴三桂的家人。

哪怕吴三桂起兵,李自成也没杀吴襄,而是带着他东征山海关,还想让吴襄劝降吴三桂。

结果整个山海关战役期间,吴三桂就和睁眼瞎一样,不相信自己父亲还活着,而是死斗李自成。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