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向着小西洋监察使司的锡兰府飞去。
在锡兰府,他们经历了最后一次更换,而当信筒被送抵京城时,距离它们被发出的那一天已经过去了三十六天。
在农历四月初一的大明,朱由检享受着自去年以来的悠闲。
可以说,天启十八年的他处理每天处理三个时辰的朝政外,其它时间都属于自己。
进入年关以来,他得到的最大消息便是手中关于五国会谈的事情。
花费一百万两银子和建立贸易就可以获得各国在南北美东海岸的殖民地,这对于朱由检来说稳赚不赔。
各国之所以会让出殖民地,是因为他们正在经历战乱,人口不足。
朱由检记得在美欧洲人大爆发得等到三十年战争结束,各国都有余力迁移人口后,各国才花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迁移了约一百万人进入美洲。
折算下来,平均数量是每年两万人。
只不过这倒也很正常,毕竟大西洋的环境和大明海不同,并且欧洲距离美洲的路程只有大明向东前往美洲路程的一半。
人口少,就代表开发少,生产力不足,自然无法开采出过多金银。
到现在,欧洲各国对美洲的矿产开采量,每年也仅仅只有不到一百万两罢了,并且有八成掌握在西班牙人的手上。
也就是对于荷兰等国来说,他们每年的金银产量,总价格仅有二十万两左右的白银。
这么一比,四国当然宁愿卖掉殖民地,来直接到手白花花的白银。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让皇店入驻各国,平抑各国通胀滞涨的物价。
在欧洲在美人口不足的局面下,大明还有很多可以用的手段。
朱由检要抢在三十年战争前拿下美洲,然后他才能肆无忌惮的使用蒸汽机来大力发展齐国。
既然西班牙不上道,那朱由检就只好扶持四国联盟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喊来了专门用鼠毫写书信的锦衣卫,并让锦衣卫把自己的想法写上去。
既然已经决定了要扶持四国而打击西班牙,朱由检自然要拿出一些更有诚意的价格。
例如,向四国提供十年三百万两的低息贷款
这笔贷款将按照年利率2%来提供给各国,但所有资金都将用作和大明贸易。
四国想要的燧发枪和军事装备,下西洋船队还压仓了足够装备三万人的两万支燧发枪和大小六百多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