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比新政前的许多藩王府还要强势。
这还仅仅只是徐家主家,分出去的旁脉也在江南各地混得风生水起。
主家、旁脉的家产加在一起,徐家上千子弟占据的,是江南二百余万亩耕地,而他们的奴仆佃户也多达数十万。
这里的奴仆和佃户并不一样,明代的奴仆主要由官赐奴和官奴所构成。
如明太祖赐李善长卒百二十人为奴军﹐后赐以铁册﹐又谓铁册军。
永乐时,凡从建文不附燕兵者多被杀,被害者的亲属全沦为乐户,编入奴籍。
嘉靖以后,江南经济发达,富户尤多,有的富户蓄奴多达一两千人。
凡此类奴仆都立有卖身契约,子孙累世不得脱籍。
因此只要一个人犯了罪,成为了士绅的奴仆,那他的生生世世,子子孙孙都将是士绅的奴仆,除非有人废除这条律法。
徐家的桀骜来源于他家中那千余奴仆,而江南各地士绅的桀骜也来源于此。
他们自然不是想依仗奴仆和朝廷对抗,而是想的很清楚。
既然朝廷选择田亩互换,那就拿出足够多的海外田地给他们,让他们把田地心甘情愿的交给朝廷。
这样一来,不管是朝廷还是士绅,大家都高兴。
徐家的想法如此,苏州城内的彭家、宋家、沉家、士绅,还有松江徐家、杭州孙家、钱家
这些各大士绅豪强在大明的历史进程种不断兼并土地,豢养奴仆。
到天启时期,仅江南说得上名字的一城大家,其麾下土地便不少于十万亩,这数百大家加在一起,江南三省那一亿六千余万亩土地,有大半都被其所兼并,千万百姓都是他们的佃户。
日前朱由检和洪承畴所获的士绅田亩,不过是许许多多中小士绅地主迁移后交出来的耕地罢了。
真正的大头,还是得是看这些盘踞地方数百上千年的家族。
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不仅仅在于土地兼并的问题上,而是在于赋税的问题上。
土地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王朝来说不是坏事,例如历代土地兼并之最的宋代便是一个例子。
虽然百姓已经被土地兼并和朝廷赋税弄得活不下去,但宋朝不管百姓死活,对士绅的兼并土地行为也熟视无睹。
士绅兼并的土地越多,朝廷收起税来也就越方便,镇压起农民也就更得心应手。
宋明两代的士绅区别在于,